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风尚标

九江职业大学:绝不搞有偿招生

本报记者 李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28日   11 版)

    “绝不搞有偿招生。”在不久前召开的招生工作会议上,九江职业大学校长卢志鹏再次重申他的立场。该校合并重组6年来,卢校长一直秉持同样的态度。

    合并前的九江职业大学通过提供“回扣费”的方式,每年也只能招收四五百名学生,无法完成省里分配的招生指标,学校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2006年,在九江职业大学与九江师范学校合并后的第一次招生工作动员会上,新上任的校长卢志鹏便旗帜鲜明地表示:学校的招生不能靠“给回扣”,那样会在社会上造成对学校的负面影响,破坏职业院校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他说:“我们是在办人民的学校,要靠正当手段宣传九江职业大学,让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拿出这种底气,是一些职业院校走出办学低谷的第一步。“回扣费”无法赢得市场,它的存在不但无助于缓解学校的办学困境,而且还会遭遇人们的冷眼,给职业教育本就“低人一等”的地位“雪上加霜”。因此,那些还在把招生希望寄托在“回扣费”上的职业院校,应痛定思痛,另寻出路。否则,它们迟早会被淘汰。

    九江职业大学合并后的第一次招生,取得了新生录取报到人数突破2500人的“战绩”,使得全校学生总数增加了一倍。一位学生后来表示,他是被学校的诚意和服务意识打动,报考该校的。2006年的暑假,取消了“回扣费”的九江职业大学利用这些“阳光的宣传手段”来招生:学校为所有员工的手机统一订购彩铃服务,拨打这些电话,都会响起一段该校的介绍词;在江西各大媒体以及京九铁路列车上、高速公路、九江市的街头、庐山旅游景区里,投放招生广告;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给每一个适合报考、可能报考九江职业大学的考生打电话,为他们提供填报志愿的咨询服务,并介绍学校的具体情况供他们参考。据不完全统计,该校在2006年7~8月间一共拨打考生电话近10万次,电话费达6万多元。

    如果没有办学质量的根本改变,仅靠这些宣传手段,学校招生的良好局面也难以为继。职业院校应该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负起责任。2011年9月,在高考生源减少,职业院校普遍遭受较大招生压力的前提下(有的学校招生仅以百人计),九江职业大学却赢来了4400多名新生,是该校有史以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该校又成为江西省高职院校中唯一增加了100个招生计划的学校。

    从合并前的每年四五百人到2011年的4400多人,这种招生规模上的跨越,背后是学校办学思路、办学质量的提升。依靠办学而非“回扣费”去争取市场,这才是职业院校的长足发展之道。卢志鹏认为,如果把高职院校办成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会走进死胡同,不会有生命力。学校提出“重品行,宽知识,厚基础、强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并围绕“三个适应”: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适应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诸多努力,使得学校面貌在短短几年里焕然一新。

    如何评价一些职业院校靠给“回扣费”招揽生源的手段?九江职业大学给人们的启示是:当一所学校需要依靠“好处费”吸引生源的时候,表明它的声誉、办学质量、就业前景等均处于危机当中,无法对考生产生吸引力。拒绝报考这样的学校,是家长和考生们的明智选择。“回扣费”的存在,是一个鲜明的信号,也为我们判断一所学校的优劣提供了参照。

分享到:
九江职业大学:绝不搞有偿招生
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被提上日程
技能大赛上展茶艺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
微博盛典上学生给校长颁奖
“医学生的实验动物越来越小 实验分组越来越大”
全国首个邮政速递服务管理专业开设
职业素养教育不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