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没有招牌的招牌理发店

厦门大学 黄琬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29日   05 版)

    开弦弓村大马路边有间小屋子,门口总停着一些摩托车和自行车。

    屋外没有挂任何招牌,人们进进出出,不同的车子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每个来这里的人在门口停好车,还没踏进屋子就会先大声地问:“谈师傅,还要等几个?”

    这时谈坤荣会停下正在操作的理发刀,环视一下坐在两边屋角长凳上等待的人们,向来人比了比数字手势。

    这是一间农村理发店。店主谈坤荣1966年在开弦弓村出生,今年已是他理发生涯的第34个年头。

    这34年来,谈坤荣的理发店是顾客最多的,平均每天有20个人来找谈师傅理发,最高峰有一天内超过40名的顾客。就算没有挂招牌,也没影响谈坤荣的店成为村里招牌理发店。

    从1990年以来,谈坤荣的理发生意受到过挑战。那些时髦的、贴着漂亮姑娘发型图片的理发店,曾经吸引走不少他的顾客。可是最终还是有不少人回到他这里继续让他服务。

    “我靠的是手艺,而不是花活。”谈坤荣说。

    理发店里几个等着理发的人也附和道:“谈师傅的手艺好,来这里理发是一种享受,还能听他说说过去的事儿。”听到这些,老谈不好意思笑了。

    其实老谈也一直在改进,已能“跟上形势发展”,“至少比以前卫生多了”。

    周边的工厂越来越多,外来打工的人到此理发的也越来越多。“打工的挣钱不容易,我的理发店价钱便宜,自然来的人就多了。”老谈说。

    村里的年轻人,已经没人想跟着他学手艺,他也为此失落过一段日子。后来他也想开了:“我的店关门了,还会有新的店开门。就像开弦弓村的工厂一样,有的关门了,也有开门的。生活总会继续下去。”

    午饭时间快到了,谈坤荣也终于为最后一个等待的人理完了发。他一边整理桌上的四把用旧的理发刀,一边望了一眼墙上的旧时钟,眼睛里流露出当年的疲惫。

分享到:
大学生记者访江村
26次访江村
这个时代这些人
馄饨阿姨的生意经
卖菜翁眼中的百样人生
情迷黑豆腐干
古钱币中的文化世界
没有招牌的招牌理发店
江南何处好 乐居在吴江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