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高校急救课缺位
暴露防灾减灾教育短板

实习生 谢亚美 本报记者 郑燕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30日   05 版)

    4名队员不借助任何外力翻过高达4米的光滑水泥逃生墙、利用几根竹竿扎制竹筏并通过队员身体协作使竹筏前行、从40米的天然锋利崖壁上进行崖降、帮助受伤队员进行专业包扎……这不是特警在进行演练,而是一群大学生在参加灾难求生挑战赛。

    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主办“纪念5·12——青少年灾难求生挑战赛”。在济南山青世界挑战赛现场,急救伤员、攀岩崖降、扎筏漂流等6个项目,既挑战着15支参赛队伍的体力和毅力,也拷问着青少年防灾减灾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多数高校不设急救课

    “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这次表现非常好,可惜跟别的队伍一样,在伤员急救环节出现了加时减分的问题。”挑战赛现场,山青世界执行主任、挑战赛总策划王晓炜点评道:“参赛大学生的体能没有问题,但在红十字包扎和自制担架这一环节上漏洞百出。”

    “不是包扎带打结的位置不对,就是止血加压的强度不够”,山东农业大学代表队的高进在进行伤员急救时有些迷茫:“平时在学校还真没做过什么户外拓展运动,更甭说听过专业的包扎课程了。”

    山东财经大学的张永泽也坦言,学校每年都有火灾和地震逃生演练,但受伤后如何急救的课程,还真没有学过。

    据了解,跟这两所大学一样,国内多数高校只有一年一两次的消防逃生演习,而关于灾后如何自救和互救的培训少之又少。来自四川震区的学生骆嘉航也表示,自己这次主要是过来学习和借鉴的。

    即使在港澳地区,自救互救教育也很欠缺。来自香港的李汉勇在高中的时候仅接受过防火教育。澳门大学研一学生周敏杰也坦言,虽然一些协会,比如澳门的游泳总会等,每年会请台湾等地的专家来讲授心肺复苏、包扎技术等急救知识,但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介绍也表明,目前关于防灾减灾的规章制度主要针对中小学,大学生防灾减灾法规缺失。

    山东省人防办冯陆宏副处长介绍,现在的人防民防知识的教育虽然已经从初级中学扩大到了高中、大学、党校和行政学院,但与初高中既有理论也有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同,高等学校主要是通过军训来实现防空、防震和防火知识的宣传,而是否开设相关的课程也由高校自己决定。

    光听不练,防灾减灾知识变过眼云烟

    “虽然不少中小学开设人防民防知识课程,但由于不考试,老师教得少,学生也懒得学,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王晓炜举例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孩子连摔跤都不会。她说,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户外体验营项目中,有的学生站军姿5分钟就会晕倒,而且由于摔倒的姿势不对,会磕掉门牙。

    不仅如此,大学生防灾减灾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效果差的问题。

    “山青世界针对大学生的专题活动就只有5·12挑战赛,我们也知道学校中类似的教育很少,所以挑战赛前我们专门拿出两天时间为参赛大学们做培训”,王晓炜一脸无奈:“你可见过哪个比赛还专门针对比赛项目进行专门培训的?”

    纪念5·12——青少年灾难求生挑战赛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比赛过程中发现,虽然进行过集中培训,而且还有两所高校开设有伤后急救的专门课程,但学生操作起来依然不“顺手”。

    “我们学校明明开设过一周两节的户外拓展选修课,我就是在这门课上听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急救术’技巧培训,没想到真动起手来就不行了”。北京体育大学王永超显得很错愕,在他看来,只听讲而没练过,学过的急救知识早已成了过眼云烟。济南大学的张坤虽然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校医院老师主讲的培训,“但早就忘光了,只好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份《红十字急救培训》的PPT带到赛场”。

    对此,王晓炜分析道:“现在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对学习此类知识的兴奋度低,一旦自己真正动手,问题就会显现出来,他们的求知欲也才会增加。”

    王晓炜说,灾难求生知识真正用到时必定是性命攸关的时刻,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错,因此要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让青少年动手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参赛者学会在绝境中如何求生,先学会保护自己,再学会怎么救助别人。

实习生 谢亚美 本报记者 郑燕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30日 05 版

城乡教育差距催生中国式陪读
211院校师生互动最差
高校急救课缺位
暴露防灾减灾教育短板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启动
“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