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只有缺乏说服力的证据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30日   01 版)

    5月26日,深圳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红色的GTR跑车肇事,造成了3人死亡,肇事嫌疑人属醉酒驾驶。死者家属反映:被拘留的肇事司机侯某疑为“顶包者”,警察表示“不可能”。5月28日,深圳警方召开通报会,延续了此前称“顶包不可能”的说法,新闻发言人徐炜宣布肇事司机为侯某,没有顶包。近两个小时的记者会在媒体一片质疑性提问中结束。(5月29日《广州日报》)

    跑车,飙车,疑似顶包,残缺的视频,这些充满想像力的关键词,将一起交通事故变成了一起复杂的、刺激社会情绪的网络公共事件,媒体和公众纷纷质疑警方的“顶包不可能说”,站在受害者一边怀疑嫌疑人已在警方的保护下被顶包。

    不可否认,铺天盖地的质疑中带着舆论不少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情绪化的想象。很多时候,有些人看到豪华跑车,就会想到“富二代作恶”;看到豪车肇事,就会想到“替身顶包”;看到警方否认公众质疑,就会想到“警方已被权贵收买”。这些都是一个贫富差距拉大的断裂社会中的社会情绪。就像当年沸沸扬扬的杭州胡斌案,舆论一边倒地认为因撞死人而站在法庭上受审的胡斌是替身,真凶胡斌已被掉包。后来,狱中胡斌在镜头前接受采访,证明了自己并非替身。

    顶包的质疑背后虽然有情绪化的成份,但在这件事上我还是坚持认为,政府部门没有资格去批评公众的情绪化,没有理由去责怪公众有偏见。在说服公众接受事实和真相的问题上,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而只有缺乏说服力的证据。质疑声铺天盖地,不要问公众为什么不相信警方的判断,而要反思自己提供的证据是否有充分的说服力。

    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这并非对公众的吹捧,而是一个现实。公众可能有被蒙蔽的时候,但不可能永远被蒙蔽,理智和理性终将占据主流;公众可能被情绪和偏见所主宰,但多数人还是会被确凿的事实和充分的证据所说服;公众可能对政府部门充满不信任,但当政府提供了毋庸置疑的证据后,虽然真相不如公众开始所想像的那样,但公众还是能接受的。可能会有少数人只相信自己的想像而拒绝接受任何不符合其想像的事实,可多数人还是保持着一种可以被说服的开放与包容。还是拿当年杭州的胡斌替身案来说,面对媒体对狱中胡斌的专访,公众的质疑声立刻平息。

    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只有缺乏说服力的证据。深圳这起在网上持续发酵的跑车肇事案正是如此。首先,警方在面对质疑时轻下“不可能”的判断,而不是带着疑问去调查,用严谨的调查结果给公众一个交代,这种轻率的态度让人生疑——很多事情早突破了公众的想像力,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再者,警方虽然公布了事发时的视频,但正如家属所质疑的,为何提供的视频不是完整视频?而且,整个事件的过程都在摄像头下发生,警方提供的医院视频为什么是用手机翻拍的,而不是原始资料?还有,在这么高的速度下发生的事故,肇事司机不可能不受伤,为什么投案自首者身上未见明显伤痕?

    这些质疑,都无关社会情绪和偏见,无关贫富差距和仇富仇权,也无关“富二代”和豪车,而是要求任何一个交通事故处理都须给出的解释,更是每个公正的旁观者都会有的疑问。这些证据充满疑点,怎么可能说服舆论和公众呢?如果轻易被这样的证据所说服,公众才是不负责任的。

    换而言之,没有说不清楚的事实,也没有无法证明的真相,只有不敢公布真相、不愿面对事实、不想让人知道真相。

分享到:
着力提高我国工业发展质量效益
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牺牲时他仍保持救人姿势
老子是国企高管 儿子当捞钱托儿
没有说服不了的公众,只有缺乏说服力的证据
南开天大拆除“围墙”协同创新
城乡教育差距催生中国式陪读
“三无教授”请辞硕导
孔子在美国
舌尖上的京交会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