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打破“985”迷信

本报记者 李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31日   T03 版)

    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上一所较好的“985”大学,确实是一件令考生和家长感到欣慰的事情。不过,那些“985”高校的淘汰者们,也不必气馁和失望。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北大、清华为首的39所“985”高校尽管处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但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占尽先机。“211”院校与地方本科院校也有其过人之处。

    一项旨在研究“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的调查报告,从“学业挑战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教育经验丰富程度、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考生们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其实也可以想方设法从这5个方面来判断、选择契合自己理想与兴趣的大学。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需要巨额的资源投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离不开必要的资源支持。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校园环境支持度(包括“学业支持”、“经济支持”、“人际关系/情感支持”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与学生的收获和满意度直接相关。调查显示,“985”院校在“校园环境支持度”上的表现确实明显优于“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

    但研究者认为“有必要指出”:经过十几年的重点投入和建设,“211”院校在校园环境的改善上成效明显,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而且,“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全力推进教育经费占GDP总量4%的政策实施,更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会获得政府更大的财政支持,更多的学生也将受惠于这一政策”。

    当考生们凭借高低不一的高考成绩进入不同的大学之后,高考分数就成了历史,他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再次出发。谁能走多远,取决于学校提供的支持,更与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清华大学的研究者们从 “记忆、分析、综合、判断、运用”这5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递进的层次来分析大学提供的课程教育情况,发现“985”高校、“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方面的得分总体都比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本科院校中,随着年级增长,课程对“综合”、“判断”、“运用”3个更高认知目标的强调程度持续提高。报告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明确,课程设计及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目标、预期也比较清晰,因而,学生的课程学习随年级提高在“综合”、“判断”、“应用”等高阶认知目标的达成上也更明显。

    尽管,就读于“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们,在“学校出身”上,其自我满足感不及“985”高校的学生,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却展现出了更积极的学习态度。

    研究者发现,“985”院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学习行为不及另两类高校。如在“课堂主动表达”和“口头报告”上,“985”院校都要显著低于“211”和地方本科院校(“211”院校则显著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在“课堂生生互动”上,“985”院校显著低于地方本科院校。这种差异令人惊讶。

    此外,“985”院校学生在学习时间投入、课下的生生互动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生师互动上表现一般;“211”院校学生在课外生师互动上表现较好;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帮助他人学业及课前完成作业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学习时间投入上相对较少。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为:真正影响教育品质的事发生在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中。如果教授们不愿意走近学生,即使这所大学拥有众多的名教授,学生们也很难从中受益。

    国外一些研究揭示,随着大学不断扩张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加强的研究功能,有可能出现一些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把学术工作的重点从教学转向研究,从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甚至出现弱化本科教育的现象。一些教授,尤其是部分知名教授不愿意或不安心给本科生授课。而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教授们因为难以争取到各种科研项目,反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本科的教学上。

    在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上的差异也能体现出这三类本科院校的差别。“985”院校学生在以学业为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社会实践”、“课题参与”和“竞赛参与”)表现更为积极;“211”院校学生在社会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社团参与”)更为积极;地方本科院校在就业导向的拓展性行为上(如“证书报考”、“选/辅修”)更为积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调查还指出,三类院校学生在专业兴趣、学习动力、学习快乐感和学习意义感上,年级变化走势基本相同,差异也不太大。存在明显差异的是学业成就期望,“985”院校学生在学业成就期望上的得分远高于“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985”院校中,学生有出国攻读硕士/博士意愿的比例更高,为21.9%,而在“211”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中分别是14.6%和13.9%;“985”院校学生准备在国内读硕士/博士的比例也更高,为49.9%。

分享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
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
打破“985”迷信
报志愿听从自己的心
一所培养好人、能人、全人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