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谁都可能是“标题党”幕后推手

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5月31日   06 版)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万人民调显示:六成受访者曾受到“耸人听闻式”新闻的误导。

    做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地米菜毒死人,小学生被拐走并盗割眼角膜……各式各样的离奇报道随处可见,仿佛少了这些“重口味”,新闻就会寡淡无味,不值一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就是非常态,通俗的说法是“人咬狗才算新闻”。越离奇越能吸引眼球,越极端越有轰动效应——这些传播规律或许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媒体“剑走偏锋”的理由。

    传媒业不是今天才面临这些问题。早在19世纪末,美国的新闻竞争中,以煽情为主要特点的“黄色新闻”就曾一度流行。由于大胆采用粗劣的黄色新闻,《新闻报》在一个月内,销量猛增12.5万份。

    这与今天的“标题党”或者“知音体”何其相似,恐怕可算作传媒界的必然经历。但如若对新闻史略作了解,就会看到这些“黄色小报”此后的穷途末路。

    没错,新闻需要有人看,换个说法,它得要有吸引力。但如果将其等同于“新奇”,以哗众取宠的“低俗”,单纯迎合市场口味,终会丧失品质和公信力。挑逗煽情、耸人听闻可以轰动一时,却没有哪一家媒体借此而受人尊重,长盛不衰。

    因而,在成熟的舆论生态中,有影响力的媒体总是不断强化新闻的客观、真实,并以从业规范等自律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追求道义良知。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品质的提升,不是媒体能够独立完成的。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传媒和受众从来都是相互倚赖,彼此影响。媒体满足受众需求,也引导受众;受众接受信息,亦影响媒体对信息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的读者;同样,有什么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媒体。舆论生态的构建中,两者缺一不可。

    因此,不妨关注一下受众如何选择信息。

    居于某门户网站社会新闻排行榜前列的几条新闻为:妻子睡梦中抱丈夫喊情人名字被捅成重伤;男子身上仅3毛钱遇抢劫,劫匪看他穷拉其入伙;妻子状告第三者要求返还丈夫所赠百万财产。

    中国青年报万人调查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

    如此可见,“耸人听闻”为什么大行其道。在猎奇与轻浅背后,还有情绪化的固执己见——如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所说,公众已经对某些问题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如果新闻符合这种印象,它就能迅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事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会借此表达社会情绪。

    与以往不同,网络时代的读者,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甚至是发布者,一系列引人关注的新闻报道,其来源往往是某个网帖或微博。此时,已很难说谁是“误导”的始作俑者。

    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标题党”的幕后推手,媒体和受众相互指责与推诿毫无意义。如果不想被耸人听闻所误导,真实客观、谨慎言说,当是所有新闻发布者与传播者的底线。

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5月31日 06 版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民生工程
建“精神食堂” 让梦想飞翔
“学雷锋善正志愿团”服务社区六载
北京市出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
国家核电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老河口市公选办回应考生质疑
用爱心呵护孩子们成长
“青年恒好”再征公益创业项目
谁都可能是“标题党”幕后推手
第三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