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名北京高中生的来信。她在信中说:“在中国,进大学前,通常要先想好未来要学的专业。随着高考临近,我的很多朋友都在琢磨这事儿。关键问题不是我们是否会因此和家长起冲突,而是我们对于‘将来学什么’真的毫无头绪。忙于提高高考总分的我们,实在没精力再去细想未来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她的顾虑在学生中广泛存在。一方面,高中老师希望更多的学生通过高考。没人会用高中毕业5年或10年后学生的幸福指数来衡量老师。另一面,这种升学方式让年轻人在真正获得经验之前,就必须确定自己的未来。
既如此,怎么才能尽量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呢?
建议一,寻求帮助。如果你的学校提供学习测试,那么不妨测一下并参考其结果,因为理想有时会脱离现实。另外,可以在互联网上做个才能测试。中国、美国及欧洲的大学,都在网上有一些学校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也许不是特别精确,也并非为你量体定制,但多少总可以让你了解到一些信息。
建议二,亲身体验。欧洲有些公司举办“体验日”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工厂、办公室、商店、运动场或其他工作场所待上几小时或一天,体验在这里工作到底怎样。这在中国也许不常见,但不妨问一问,兴许适合自己的那份可能性就在那里。
建议三,如有“目标大学”,就去查查它是否有“开放日”。如果没有,就去问问在校生的评价。切记,并非排名好或位于大城市的大学最适合你。
建议四,认真问问自己:我是在真正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是在随大流?什么是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我真正了解这个专业吗?如果完全不用考虑金钱,我还会坚持这个选择吗?
虽然一个正确的选择可能会让你在未来少走弯路,但现在的这个决定绝非你职业生涯的“终极裁决”。
来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他被评为美国“伊利诺伊州最佳高中教师”,并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教师”被奥巴马总统邀请访问了白宫。他就是我丈夫的儿子,也叫约翰·奈斯比特。我问他:“对那些并没有突出的才能、爱好或兴趣却必须要就自己‘未来学什么’作出决定的学生,你有何建议?”
“我的建议是学文科:文学、写作、修辞。因为这可以让思维‘跳出盒子’,可以让你掌握读、写、说,而这些几乎与所有领域都相关。当然别指望用它去跳入IT这样的领域。”
但如果你的选择最后被证明是个错误——别担心,很多人都这样。重要的是,好好面对下一个选择。
(作者欢迎中国读者通过邮箱doris@naisbitt.com和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