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6月6日,高考前一天,甘肃省天水市渭南镇景湾村的高三学生马雪蕾6点钟就起床了。
匆匆收拾了随身的衣物和复习资料,简单吃完早饭后,她坐了20分钟的汽车,赶到渭南镇火车站。
“还好,人不太多!”仅仅排了5分钟的队,马雪蕾就买到了前往天水的车票。
对于地处渭河流域的渭南镇火车站来说,每年高考前夕,这个小站便迎来了热闹的时刻。
渭南镇以及周边新阳镇、三阳川等地的高考考生,每年都要从这里赶往天水参加高考。从渭南镇到天水市,坐汽车需要20多分钟,但11元的车票还是稍贵些。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还是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火车,选择火车完成这趟旅程需要40多分钟,但票价只有2.5元。
17岁的蒲雪妮也起得特别早,早餐是母亲特意准备的香喷喷的荷包蛋。她和70多岁的姥姥一起吃过早饭后,母亲拉着她的手出门了。从排队到买票再到上车,一路上,母亲都紧紧地攥着蒲雪妮的手。
“我生下她那一天,恰好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白白的,又是个小丫头,我就给他起了这个名,我希望女儿漂亮、平安。”蒲雪妮的母亲说。采访中,比母亲高出半个头的雪妮,始终趴在母亲肩上呵呵地笑。
“小妮子,放松考,发挥到哪儿就是哪儿!”摸着女儿的手,蒲雪妮的母亲不停地鼓励着女儿。
蒲雪妮的母亲已经提前托人在考场周围订了房,一天40元。这次和女儿乘火车“赶考”,母女俩特意换上了平时很少穿的干净衣服,母亲还特意买了一个新洗脸盆、一条毛巾、一块香皂和一包奶粉带过去。
“妈妈真的很辛苦,我要考出个好成绩,好好报答妈妈!”蒲雪妮悄悄凑到记者耳边轻声地说。
8点45分,7504次列车从渭南小站出发了。
略显破旧的绿皮车已运行了几十年,以至于很难有人能说清楚这趟列车的历史。但对于交通不便的沿线小镇的学子来说,这趟列车再熟悉不过了。这个早晨,小站的售票员谢秀萍卖出了220多张车票,买票的绝大多数是赶考的学生。
车厢里赶考的学生很容易辨认。不少学生特意穿了新洗的衣服。
在靠西边的一节车厢里,李女士连连打着哈欠,眼睛里布满血丝。她已经10多天没好好睡觉了。
“儿子快考试了,操心得睡不着!”她说。
今年是儿子第二次参加高考,这让李女士更加揪心。
“第一年我娃也特别努力,每天看书看到(凌晨)一两点,我不催他就不睡,还是没考上,打击特别大!”回忆起儿子学习的情景,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花。
为了给儿子补身体,她尽量变着法儿地给孩子做饭。但她能做的也就是多炒几个素菜,荤菜只有过年时剩下的腊肉。
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赶考的儿子承载着整个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李女士每天到乡里的葡萄园打零工挣钱,丈夫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家。唯一能期盼的是,儿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出人头地。
这是一趟满载梦想的列车。在嘈杂的车厢里,谈及对未来的畅想,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人想考到南方,去沿海城市看大海,那是他从小的梦想;有人想离家近点,打算考西安的大学;还有人想远赴新疆,投奔那里的亲戚……
高考近在眼前,对于不可知的未来,每个人在憧憬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
40分钟的车程很快结束,7504次列车缓缓驶入天水站。“赶考大军”的脚步匆匆离开站台,来不及作一丝停留。
本报天水6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