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陪考母亲遇车祸,女生舍母参加高考引争议——

教育专家建议考试制度常态化合理化

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徐霄桐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09日   03 版)

    6月7日,高考首日,湖南省长沙市,一位母亲带着参加高考的女儿过马路时,母亲被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撞飞了十几米。看着倒在血泊中的母亲,女儿哭了起来,“情绪激动,不知所措”。

    媒体报道称,女孩“看着躺在血泊中的母亲,一直坚持要陪母亲去医院,不愿参加高考”。但几个送考的家长和路人停下来“劝慰”她去参加考试,10分钟后,女孩“在众人的再三劝说下,情绪渐渐稳定,含泪答应先参加高考”。

    目前,女孩的母亲已脱离生命危险,但还需要留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截至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稿时,某门户网站上的相关评论已达上万条,关注的焦点集中在:面对这种情况,女孩是否应该继续参加高考?

    与路人劝考不同,有人认为,这个女孩应该陪母亲去医院,更有网民直接指责她缺乏孝心。

    刚参加完高考的广东湛江考生苏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既然妈妈伤情这么严重,就应该放弃高考,陪母亲去医院。“高考还可以再来,但母亲只有一个。”苏楠说,妈妈伤势这么重,即便是去参加考试,也不会有好的状态。

    广东清远考生郑思棋说,“先看伤势吧,如果太严重,宁愿放弃高考。人死不能复生,亲情比很多事情都重要。”可是,他也觉得,高考对中国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十几年的学习成果都由高考的一张考卷决定,并且影响未来,甚至终身。”

    “这种纠结是不合理的制度导致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要把责任推给孩子。

    目前,高考一年一次,来年再考的成本不仅是时间上的,可能还有政策方面的,甚至还有就业形势的变化。这种不可预期性“都是这名女孩做选择时面临的挑战”,熊丙奇说,“一次成绩决定未来”的制度并不合理,但你作为当事人时,便身不由己。

    有网友站在女孩母亲的角度,提出:首先,女孩在医院对昏迷的母亲没有任何帮助;其次,假如母亲醒来后残疾了,心情肯定很痛苦,如果再知道女儿没有参加高考,一定更难过。而如果女儿参加高考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那么,对经受灾难的一家人来说,至少还有一个安慰。“这个女孩子,要想分担家庭的责任,替父母分忧,最好的做法就是去参加高考,尽力考出好成绩。”

    熊丙奇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高考一考定终身,说它性命攸关、举国关注,都不为过。孩子十几年的学习,几乎都是为了高考一搏,于父母而言,分量可能更重。

    “好的制度应该是充满人性关怀的。”熊丙奇谈到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一年考7次,考生自选3次参考,选一次最好的成绩申请大学。这相对来说,使得考试制度常态化、合理化,如果是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家长和孩子“只关注考试而忽视其他”的现状。

    “我们现在是全民赴考”,熊丙奇说,每年六月六日至八日这3天,交警、环保等职能部门都会有临时措施保障高考,家长们会送考、陪考、等考,“这不是人性关怀,而是高考焦虑症,好的制度是应该在常态中自行运转的”。

    本报北京6月8日电

分享到:
“第五大发明”获“最佳发明奖”纯属虚构
要防止义务教育低水平均衡
“亚洲最大钱币博物馆”涉嫌巨额非法集资
教育专家建议考试制度常态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