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1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曾因食品安全事故放弃拍摄“水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中国土地上依然有人在吃质朴食物

本报记者 吴晓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0日   03 版)

    人物档案

    陈晓卿,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家。美食理念:“美食不是技术,绝对来自民间”;做纪录片的理念:“摆事实,不讲道理”。

    对话背景

    一部讲述中国百姓与食物的故事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5月14日在央视一套播出以来,美食和美食背后的人文情怀引发巨大关注。在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中国,人们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有人这样概括“舌尖现象”:口水和泪水齐飞。

    中国青年报:一部纪录片能成为文化现象和公共话题,不仅仅因为它的主题是老百姓比较热衷的吃吧?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不单纯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为什么?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我们更希望观众能在纪录片里看到中国的变化,通过味觉来感受这个变化。这一次,我们怀着“吃货”对食物的敬意来做这个事情,因此,传递的不仅有美食,还有一种感动,是一道既养眼又养胃的文化大餐。

    中国青年报: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议论五花八门,你通过这部片子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陈晓卿:诚意面对食物,精心烹饪,然后有感情地把菜端上桌子,给心爱的人,这才是厨房的秘密。比如,一位澳门76岁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虾酱,老伴儿去世了,老阿婆自己默默制作虾酱,食物里满是对老伴儿的怀念。其实,这就是摄制组想告诉大家的,有感情的东西才是美食。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每一道美食背后,都包含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关于食物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美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各地拍摄期间,编导们发现很多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等孩子们回来后,给孩子们制作可口的年糕,但当孩子们离家的时候,老人眼神里充满了孤单。现在,城市化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故乡涌进城市。一个年轻北漂说,他想家的时候,最想的就是小时候母亲做出的饭菜的香味,那是刻在心里永远的记忆。

    中国青年报:据说,你的口味和饮食观跟很多人不一样,有人甚至说你不懂吃,对此你怎么看?

    陈晓卿: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厨师分级别,食材不分,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不意味着这种生活方式很高贵。大味必淡,往往在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中华烹饪太高深了,我们只能浅浅展示一下。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正如有段解说词写的那样,当今的中国,很多城市的外表都很接近,唯一的不同就是楼宇森林之间烹饪的食物和空气中食物的香气。

    另外,纪录频道有一个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功能是反映中国的变化。哪里的变化最大?是城市吗?你几乎找不到城市的原型在哪里,只有在略微封闭的地方才能看到农业时代的中国,只有这种反差的建立,才能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在最后一集里,兴化种芋头的夫妇,他们是最后一代,这种生产方式就要消失了,这正是需要记录的一个正在变化中的中国。

    中国青年报:在你的片子里,观众看到了久违的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可以理解这是农耕文明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抗吗?

    陈晓卿:香格里拉藏民挖松茸,为了延续这一自然的馈赠,松茸出土后,他们会把菌坑掩盖好,以免菌丝被破坏,这是藏民一直恪守的规矩;在查干湖捕鱼时,渔网的网眼都在6寸以上,保证小鱼可以轻松漏网,继续生长。像这样的例子,片中还有很多。中国之“变”是这部纪录片的重要主题。我们在纪录片里展示了传统农耕的中国,也告诉大家很多传统正在改变,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

    中国青年报:现在,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人对农耕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为什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工业化竟成了美食的敌人?在片中你是有意避开了工业流水线吗?

    陈晓卿:我们曾经尝试拍摄几个品牌的水饺生产线,但几乎是刚联系妥一家,马上就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连续找了两三家,都是如此,最后只好放弃了。这部纪录片里有一点是值得思考的:中国的土地上仍然有人在吃着健康、绿色、质朴的食物,这些东西大都来自乡野。当然,不是所有传统的东西都是健康的,其中有很多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像澳门那位老阿婆和老伴儿做了50年的虾酱,现在在当地已经不被年轻人接受了,因为含盐量太高,不够健康。

    中国青年报:美食纪录片拍得越是光鲜明亮,越让人感觉到与食品现状的强烈反差。纪录片与很多人的印象,哪个更真实?

    陈晓卿:我个人觉得可能都真实。这个节目是央视纪录频道投资生产的,更主要的目的是向世界介绍中华美食,我们必须尊重这个主题。活在当下的中国,能做纪录片人是幸事,周遭正经历千年未有的变局,值得记录的太多。一部纪录片只要主题接地气,观众就会爱看;制作水准专业,叙述故事精彩,就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分享到:
中国土地上依然有人在吃质朴食物
“招商局长”唱歌不是为招商
《非你莫属》是否该停播
村官流动 项目不流失
北京:每个村可有两名以上村官
金华推广“10法”指导村官科学创业
四川报考藏区村官条件放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