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警惕假新闻背后蠢蠢欲动的投机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13日   01 版)

    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虽然中央及相关部委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铺天盖地。尤其是《投资者报》的一则消息更加剧了舆论的猜测。这篇题为“发改委人士:未来不排除给地产项目‘开口子’”的报道称国家发改委内部人士受访时表示:受外部经济影响,再加上房地产政策引发的经济真空,经济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有意通过集中放项目来提振经济。

    如果有基本的新闻素养,就能够判断出这条新闻是很不靠谱的,因为通篇新闻都是引述“发改委内部人士”、“住建部内部人士”的话,而没有一个可以核实的姓名。按照新闻业职业规范,这样的报道是不合格的,是不能刊登到报纸上的。其一,读者无法判断这种匿名,是由于“信息敏感而不愿透露真实姓名”,还是纯属记者的凭空编造;其二,很多时候,匿名即意味着发言者不准备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那么,媒体和记者凭什么要为这样的言论负责呢?

    通篇无从查证且耸人听闻的“发改委内部人士”、“住建部内部人士”之言论,只会给消费者错误的暗示。我注意到,一些房产商大佬纷纷转发此条消息,以此证明中央的楼市调控很快就会松动,房地产的春天很快就会来临。不过,消息刊登不到一天,国家发改委新闻办公室迅速发表声明称,有关“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的报道纯属捏造,发改委最近无人接受过《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

    有必要审视这条假新闻出笼的背景和流程。如果假新闻纯粹是因为记者技术不过关、不守行业规范、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制造出来的,那倒没什么可怕。随着官方的澄清和权威的表态,假新闻的影响很容易消除。最令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假新闻是房地产既得利益集团在背后操控。与房市利益绑在一起的人,他们期待中央政府放松调控,希望限购这个紧箍咒能放开,寄希望于“给地产项目开口子”来赢得房价的报复性反弹。可中央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坚称“限购政策不动摇”,于是,盼松绑心切的利益相关者也许就会借助操纵舆论和传播虚假消息来制造混乱。

    通过操纵舆论来影响预期,这是某些房产商及其利益相关者惯用的手段。从近来媒体对“房市回暖”、“逆市反弹”的报道,可以看到背后有一双手。看看这些报道的标题,就知道背后房产商忙碌的身影:深圳、北京等城市又出现了千人排队购房的盛况;南京楼市要触底反弹;6月上海楼市利好不断;“卖得好”成5月楼市关键词;楼市报复性反弹……这些新闻,显然都在竭力营造一种幻觉和暗示:房价已经到底,楼市正在反弹,消费者赶紧出手。微博上、电视里、报纸上,很多专家也在为“反弹”造势。

    这样的舆论背后,能看到房产商和某些地方政府那颗“恢复昔日荣光”的蠢蠢欲动的心和那只或明或暗的手。

    其实,正如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不会放松调控”所传递的信号,央行降息绝不意味着调控松动和“救楼市”,“稳增长”并不等于放松楼市调控。从总理到相关主管部门反复强调,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方向没有任何改变。当然,这样的表态是房产商和某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官员所不希望看到的。从当下舆论呈现出的纷繁复杂甚至截然相反的信息,就能看到其背后激烈的利益博弈。越是信息混乱的时候,决策者和公众越要擦亮双眼。

分享到: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京开幕
提倡敢于发明和创造的学术自由
“烟草院士”缺席院士大会引猜想
警惕假新闻背后蠢蠢欲动的投机
一箱泡面的“戚继光”打败1200万的“戚继光”
大学的良心
献血10年的“平民英雄”
河南省图书馆:50万册古籍逾半损坏
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