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尺子,尺子!
高考三天,那张巴掌大的准考证果然不负众望,荣登近乎“万物的尺度”。
它能封路,能免费乘车;它能让学校附近的餐厅焕然一新,几乎看不到一只苍蝇;它能让考生家长“理所当然”地毒死小区池塘中的青蛙,甚至不让邻居晚上冲马桶……总之,整个社会形成联动的、紧急的、“立体式”的、“无缝式”的、“全网式”的全民护航高考战斗。嘿嘿,咱们的汉语就是丰富。
当整个社会都大气不敢出、不敢缺位的时候,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毕业生谭秋韵的座位空了,复旦附中的400多个高考座位空了。今年,大城市弃考生比例再攀新高。
他们或者出国、或者去支教、或者去海外做志愿者,或者什么也不干。“或者”成为这些“高考落跑者”的某种宣言、姿态、立场。总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高考这把尺子是完全丈量不了地球经纬度的。
当然,选择把高考的尺子丢在一旁,需要父母的财力、魄力。在众多考生眼里,那只是发生在城市里的、有钱人的“小概率”事件。属于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高考迟到下跪、考得不好自杀、高考前父母车祸众人编制谎言……瞧,这高考几天的新闻多鲜活、多本土、多贴近、多中国特色。尽管,这样的故事年年岁岁总相似。
赖宁,尺子,尺子!
这个戴着红领巾、皮肤黝黑的少年,很长时间里,就是一把尺子。他的画像被挂在教室里;他的雕塑矗立在众多城市中;他的救火事迹在书本里、演讲稿里。没错,你一定在某个地方遇到过他。
如今,人们正在试图缩短,或者舍弃这把“赖宁”牌的道德尺子。
有学校把他的画像从教室里“请出来”,废弃在仓库里,任凭老鼠爬来爬去,有人把赖宁高大的雕塑拆了,成为一片废墟。全国每年3月13日学习赖宁的热潮退去,只剩下他的故乡四川石棉举办些并不算热闹的纪念活动。
我们还需要赖宁吗?
事实上,多年来,赖宁这把精神尺子从“极长”变成“极短”,走向两个极端都不正常。鲜有人反思,这个时代的弃儿赖宁到底有怎样完整的精神世界。修饰他的定语真的只有一个:救火英雄?
是重拾、反思赖宁精神的时候了。
成都七中学生叶子惊讶地发现,14岁的赖宁也爱练跳绳、爱疯闹、找水晶石,为了赢得扳手腕的胜利,他每天提20公斤重的铁桶练手劲。当听到“赖宁为了搜集作文素材而去捅马蜂窝并亲口品尝”的时候,她忍不住笑了。
多像“同桌的你”——这分明就是一把人性的尺子。
期待赖宁归来!
退休年龄,尺子,尺子!
这实在是把钢尺。它铮铮有力,关系每个人的晚年。
事实上,它的刻度精准无比,丈量每个人退休年龄的起端,稍作挪动,就是牵动数亿人数百亿元资金的大事件。有人测算,退休年龄推迟一年,每年可缓解社保基金200亿元的缺口。
厉害吧,小刻度,大数字,这尺子!
所以,最近人保部表示考虑推迟退休年龄的消息一出,社会一片争议。政府努力解释,我们的社保缺口是多么多么大的窟窿。专家们用各种统计方法、计算式,“费力”地为百姓“解疑释惑”。老百姓却几乎一边倒地在网络民意调查里,按下鼠标,说“不”。
可绝对高的民意柱状图改变不了眼下的社保困境。调整尺子刻度,被政府认为是“大势所趋”。但仍有问题需要讨论:这个刻度怎样调,分人群、分工种、分岗位、分级别吗?弹性退休年龄,怎么个弹法?它对就业影响几何?
看来,我们的圆桌会议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每个重大公共政策的出台都应非常谨慎,要最大化地听取民意。既然调整退休年龄这把尺子,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儿”,那这个桌子上就不仅应该有官员、专家、学者,还应该有纺织厂的女工、鞋厂的伙计。
所幸,今天的讨论桌上,这些人没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