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孩子说不公平,家长说压力大,老师说累得很,这样一个貌似谁都不喜欢的会,却一直在开。
一次家长会,可能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家长会后,如何对待孩子非常关键。面对问题,父母们的心态要平和,分析原因要理智,解决之策要实际。毕竟,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孩子能够实现自我教育。
家长会,说白了,是老师和家长的见面沟通会。不过,有意思的是,不管大会还是小会,不管是例行的家长会还是特殊时期召集的家长会,参会双方议的却是第三方的事,孩子虽然不参与,但参会方却能够通过谈论他们的学习来影响他们的生活。
孩子说不公平,家长说压力大,老师说累得很,这样一个貌似谁都不喜欢的会,却一直在开,从幼儿园到高中,他们之间两两角力,一走就是15年。数不清的家长会上,变的是老师,不变的是家长。老师的评语或好或坏,家长却不能因此对孩子忽热忽冷,随性随意地对待孩子。
“一次家长会,可能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洪明说。家长会后,如何对待孩子非常关键,面对问题,父母们的心态要平和,分析原因要理智,解决之策要实际。“所有教育的本质都是要让孩子能够实现自我教育。”洪明说。
不能直接把帽子扣在孩子头上
上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杨女士上初一的儿子考得不好,数学和英语都没及格。所以,在任课老师宣布平均分、班级排名的时候,杨女士头都没敢抬,生怕与老师对视,收获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等老师们都讲完了,杨女士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去找老师谈谈,无论如何,不能让老师觉得你态度有问题。
她鼓足勇气去找班主任,在人群之中,逮着个空,讪讪地搭了一句,“他这一段时间,表现不太好吧?”
班主任并没有修饰对这个男孩的评价,“上课不专心,还善于伪装,要不是提问正好点到他,你都发现不了他走神。”
班主任很快就被别的家长“截”走了,但杨女士还是能感到周围家长们的注视,她觉得脸上有点热,“善于伪装”四个字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回到家,看到坐在沙发上的儿子一副任人宰割的乖顺模样,杨女士一下子就想到了老师说的“善于伪装”,“他会不会也是演给我看的?”杨女士思及此处,控制不住狠狠戳了儿子脑门一下,“你摆出这副样子给谁看哪?”
“有的老师容易把孩子的成绩和品质联系起来,把成绩差的原因归咎于品德不好,把家长会开成告状会、批判会。”洪明说,这都是老师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家长,更需要理智看待这类评语,不能直接就把帽子扣在孩子头上。
洪明认为,家长会上的交流,很多时候,是老师处于话语强势,而家长相对比较弱势。这种地位不对等、内容又偏负面的交流,很容易让家长“窝火”,一见到孩子,马上就会得出“都是因为你,我才这么没面子”的结论。
“在接下来跟孩子的交流中,这些不良情绪很容易激起亲子对立,造成孩子的情绪恐慌。”因此,家长首先要按捺住性子,调整状态,努力做到俯下身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谈问题。
批评应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家长会后,王女士被老师留了下来。
比起集中见面会,王女士更担心这种单独会面,“只有孩子的问题够严重,你才有这种荣幸。”果然,老师声色俱厉地告了孩子一状。大概就是吃午饭的时候,王女士的女儿故意推了一下前面的同学,结果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那孩子脏兮兮地听了一下午课,教室里的菜味好久不散。
“老师非常生气,当时就批评了孩子,但她觉得事情性质严重,要跟家长反映。”王女士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了事情的经过,表了态“一定好好管教”。
回到家后,王女士质问女儿为什么故意推同学,没想到女儿马上大叫,“我不是故意的,我端着饭低头走路,没看见才撞上他的。”在妈妈的追问下,女儿细细地说明原委,显然跟老师说的不一样,一个是无心之失,一个是故意使坏。
看着委屈的女儿,王女士第一次怀疑是老师弄错了,“我只能安慰她,老师可能没看清楚吧。”
这也是洪明强调的,家长一定要进一步确认老师反映的问题,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站到孩子的对立面,“这个时候,家长要听听孩子的说法,确认事实的全貌。”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老师跟家长说,你们家孩子“早恋”了。家长要做的不是不厌其烦地拷问孩子,或是进行“早恋不对”的说教,而是尽量让孩子给你讲“故事”,有时候,老师眼里的早恋,可能只是同学之间单纯的好感。
“如果家长用既定的结论去跟孩子谈,就会形成刻板效应,没准儿就真的发展成早恋。”洪明表示,家长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真要批评也一定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科学的批评。
双方一起制定改进计划
小桐今年高二,成绩居中,每次通知父母开家长会,他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比看恐怖片还憋得慌。”
小桐和妈妈同事的孩子在一个学校,每次开完家长会,妈妈都要发作两回,一回来自老师,一回来自她的同事。老师好歹还会有个纵向比较的结论,“比上次进步了”,可妈妈同事的孩子却是横向坐标,历次比较,小桐总是完败。
“人家雯雯这次,总分考了×分,进步了×个名次。”“雯雯一个女孩子,物理成绩都比你好。”“碰到你张阿姨,我都得绕道走,就怕人家问我你考得怎么样。”……很长一段时间,妈妈都会讲诸如此类的话,小桐称之为“精神轰炸”,还不如被老爸揍一顿呢,听着老妈冷嘲热讽,他心里很难受。
“跟别的孩子比较是最要不得的。别的孩子学习好并不是自己孩子学习差的原因,父母要找的是自己孩子的问题。”洪明说。
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家长要跟孩子一道找出主要原因,到底是考试粗心大意还是这段时间上课分心了。确定原因之后,再看“犯错”的主体是谁,不要全部推到孩子身上。“比如,父母为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孩子没有放松的时间,所以上课的时候精神不集中。”洪明说,家长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到与孩子一起理性地分析问题。
接下来,如何改进呢?洪明认为,家长可以提出建议,让孩子制定自我改进计划,“如果是家长的问题,也要让孩子提要求,双方签订改进合约,互相监督。”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孩子的保证书”,洪明说,双方的约定应该主要关注态度、方法,比如,作业做到很晚,是因为先看电视后做作业,这就可以在合约书里把顺序改过来。
“最好不要给孩子设定下次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这是非常功利的,也不是教育孩子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洪明说,我们需要的是和孩子一道改进方法,培养好习惯,“要从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目标,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变化和进步,然后肯定他,鼓励他。”
家长要明确“你能改变什么”
“现在,老师也难当,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难免会有冲突。”洪明说,面对四五十位家长,老师很难兼顾到所有的需求,所以沟通尤为重要。
琪琪今年7岁,在小学第一个学期的家长会上,老师特意跟琪琪爸爸说到了纪律问题。比如好动,上课的时候琪琪会无缘无故地戳前面的同学,踢人家的椅子,或者站起来就往外跑,问他干什么,说是去厕所。
让老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在琪琪爸爸眼里都不是问题,“孩子好动是天性,应该让他保持。至于起身上厕所,说明他胆子大啊,总不能忍着。”
琪琪上的幼儿园是一家综合了很多先进教育理念的私立园,个性化培养、差异化对待是幼儿园的理念之一。虽说上了小学,琪琪爸爸觉得,也不能完全向“体制”低头,“家长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个性。”
洪明认为,当老师跟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让老师为一个孩子改变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家长来说,一定要明确“你能改变什么”。除非你能说服老师接受你的教育观,否则,你就要放弃自己的某些坚持。
“学校本身就是孩子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这里,纪律性、社会性的要求更严格些,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校、老师提出的合理要求。”洪明说,我们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要求一致性,“但如果学校要求孩子听讲的时候手要放于身后45度的地方,这就有些过头了,家长可以通过家委会跟学校沟通。”
洪明表示,现实一点来讲,个人很难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文化,而个性化教育往往对学校、老师、家庭条件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虽然偶有个别成才的案例见诸媒体,但多数是复制不了的,最好不要盲目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