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我们是雷锋车,免费送大家”

——江苏连云港雷锋车组49年服务群众纪实(上)

本报记者 李润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0日   06 版)

    黄海之滨,花果山下,美丽的连云港火车站出站口每天都有这样的一个场面,一群女青年拿着喇叭在招呼旅客:“有去汽车站的旅客吗?我们是雷锋车,免费送大家。”

    这种场景已经上演了49年,从原来的每天1次,到现在的每天3次,雷锋车由原来的板车变成了三轮车,由三轮车变成了电瓶车,雷锋车手历经5代,先后有500多人爱心接力、倾情奉献。

    雷锋车组是连云港新浦汽车总站的一个学雷锋项目,近半个世纪,累计免费运送旅客26万人次,行李包裹22万多件,行程达17万公里。在这条500米的道路上,雷锋精神像一股暖流源源不断地淌进每个旅客的心田,一代代雷锋车手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用他们高尚的品格感染了一代代人,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连云港的一张亮丽名片。

    用行动带动大家学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远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新浦汽车总站也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雷锋在车站做好事的事迹启发了余友云、姚淑英、郭兰凤、丁乐清等职工。当时火车站离汽车总站有1里多路,不通公交车,旅客换乘很不方便,她们就找来3条扁担、几根绳索,在火车站为旅客免费挑行李。

    车站领导看到她们干得热火朝天,就为她们买了一辆平板车。这辆小板车也就是她们最初的雷锋车。

    那年春天,21岁的李保英正在汽车总站修理厂当车工,知道了雷锋的事迹后,她开始学习雷锋做好事,每到周末,她都要到汽车站为旅客端茶倒水、提行李。

    和雷锋一样,她做好事不留名,后来因为一封感谢信,车站站长找到了她,并将她正式调入车站服务组,编入雷锋车组,她在这里拉了20年雷锋车。

    当时雷锋车组共有5人,平时检票、打扫候车室,闲暇去接旅客,服务组每天都要开会总结,但做好事不许向外说,可以写日记。

    “那时候是抢着干,都是加班加点做好事,人人争当先进。”李保英说,如果有乘客在车站留宿,就拿出行李为他们打地铺,还把老人孩子接到家里去住。

    退休后,李保英还坚持学雷锋,她和社区几位老党员每周都去照顾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已经坚持了10多年。

    李保英说:“我们用行动带动大家一起学雷锋,好风尚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朱秀兰和女儿肖彦两代人都是雷锋车手。肖彦记得,小时候家里经常来一些陌生的爷爷奶奶。有一次,妈妈要用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给一位老奶奶做鸡蛋面吃,爸爸对妈妈说,彦儿身体不好,给她留一个吧。妈妈白了爸爸一眼,最终把两个鸡蛋都给了老奶奶。

    1983年,37岁的朱秀兰患了癌症,她坚持不到外地就诊,去世前最后10天一直坚持到车站工作,还把单位每月发的15元慰问金都给了困难旅客,连每天两毛钱的早餐费都攒起来捐出去。

    1984年9月28日,朱秀兰去世后9个月,16岁的女儿肖彦到汽车站上班。

    上班第一天,车站领导就把肖彦带到了雷锋车旁说:“这是你妈妈生前拉过的车,你一定要把旅客当亲人。”闻言,在场的人都哭了。

    肖彦说:“我当时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她总是想着别人,不顾自己和家人。”

    后来有一天,肖彦正在拉雷锋车,有个旅客对着她喊:“朱师傅,我来还钱了。”肖彦转过身来,旅客愣住了,当他得知朱秀兰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含泪对肖彦说:“好闺女,现在你接了你妈妈的班,好好干,大叔有空就来看你。”

    那一刻,肖彦理解了妈妈,妈妈为旅客着想,旅客也一直惦记着妈妈。家里经常会有人送来豆浆、油条、馒头,一位得到过朱秀兰帮助的农村妇女得知朱秀兰去世的消息后,专门为肖彦蒸了6笼馒头。

    因为在雷锋车组表现出色,肖彦很快就当了服务组组长,成长为第二代雷锋车手。他们解救过想要自杀的旅客,帮助过离家出走的少年……

    雷锋车要继续拉

    上世纪90年代初,新浦汽车总站汽车班次增加了好几倍,车站工作人员越来越忙,雷锋车组的成员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好多人顾不上家。与此同时,许多个体户开着出租车在车站为旅客提供有偿服务,因为争客源,雷锋车曾被多次推翻。

    “不如以前好干了,好多旅客都不相信我们是在做好事。”李保英在退休前50天又开始拉雷锋车,但她发现旅客也越来越挑剔,许多人不愿坐雷锋车。

    雷锋车手们一度很迷茫,雷锋车还要不要继续拉下去?怎么拉?

    一次全站的大讨论开始了。

    老车手们激动地拿出了一封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翻出了一张张令人动容的照片,播放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视频画面。新车手们看到,一辆山西军车路遇雷锋车,官兵集体下车向雷锋车组庄重地行军礼;一个陕西农村女孩,按照母亲的遗愿,千里迢迢赶到车站给雷锋车组送来自家种的10斤花生,说要给长年辛苦的阿姨们香香嘴;一位广东军人把当年雷锋车组送行李的扁担珍藏在家里10多年,他说自己珍藏的是雷锋车精神……

    新车手决定,雷锋车还要拉,要继续帮助那些老弱病残和需要帮助的人。肖彦认为,要调整好作息时间,兼顾家庭和工作,既要小家和睦,又要大家和谐。

    让雷锋车精神更丰富

    1998年,雷锋车传到一群80后女青年的手中,除了和老车手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外,她们还有学历,更有朝气和想法。

    雷锋车怎么拉?怎么才能为旅客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车手权太琦和一群女青年率先在车站为旅客提供针线包、药箱,还专门学习急救技能,学礼仪、学法律、学英语、学哑语,提高服务水平,让旅客进站有亲切感、购票有信任感、候车有舒适感、乘车有安全感、离站有留恋感,并不断植入先进理念和经验,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丰富了雷锋车精神。

    1999年6月7日,正在等待检票的山东郯城老司机路建祥突然倒在了客车驾驶室座位上,老伴吓得不知所措,急忙叫来了丁秀华和史朝荣等几个雷锋车组成员。史朝荣查看了路师傅的情况后冷静地说:“恐怕是心脏病,大家不要乱动他,心脏病最忌乱动。”她一边拨打120,一边找出速效救心丸给他服下,然后和其他人一起把路师傅轻轻抬下座位,放在地上,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救护车到达后,医护人员迅速进行现场抢救,路师傅最终脱离危险。医护人员说,幸好你们懂得急救知识,否则路师傅会有生命危险。

    2009年,雷锋车组开通了车站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与多个职能部门协同服务,每天接到五六百个求助电话,节假日求助电话有1000多个。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为旅客提供一流服务,也希望其他岗位的人能为我们提供一流服务。”权太琦说。

    在雷锋车的影响下,一批服务窗口单位与她们结对共建,在服务行业掀起了打造一流服务的热潮。

    本报南京6月19日电

分享到:
“我们是雷锋车,免费送大家”
粮食总产“八连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现场推进会召开
第二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发布北京宣言
端午假期央视唱响《毕业歌》
唐山“扫帚大叔”三年义务清扫只为感恩
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稳中求进 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