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时15分,黄文林都会准时从家出发。15分钟后,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的他会出现在冀北电力唐山供电公司大门口。
拿下绑在自行车上的扫帚和簸箕,来不及跟值班的保安唠嗑,59岁的他就开始默默清扫起供电公司大门口外的路面。经过他身边的公司员工,跟这位老人热络地打着招呼。
“清扫完南门还有西门,半小时就能扫完。”黄文林说,“秋天落叶多,时间要长一些。”
7时20分,黄文林还要赶回家。老伴王淑环正等他帮忙喂已经4岁的“三胞胎”孙子——大墩儿、神二、俊三吃早饭,并送孩子们去唐山市盲聋哑学校的语言训练班。那里,都是植入人工耳蜗后重回有声世界的孩子。
“一家8口就有5口失聪。”2008年1月9日,“三胞胎”降生后,黄文林一家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黄文林和妻子共有一子一女。儿子黄一鸣由于幼时误用药物而失聪。2004年10月,黄一鸣和聋哑姑娘夏丽元喜结连理。谁知黄文林“三胞胎”孙子出生后不久,就被医生确诊为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
医生告诉黄文林,要让“三胞胎”复聪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孩子在两岁前植入人工耳蜗,就能恢复听力和语言功能,但3个患儿的治疗费总计要60多万元。
正在黄家为巨额治疗费一筹莫展之时,得知情况的唐山供电公司为“三胞胎”发起了爱心捐助。
手里握着沉甸甸的40多万元捐款,黄文林知道孙子距离有声世界不远了。
2009年6月28日,“三胞胎”植入人工耳蜗手术成功进行;
2009年7月27日,“三胞胎”人工耳蜗开机,小哥仨第一次聆听世界;
2009年9月1日,“三胞胎”进入了盲聋哑学校的语言训练班;
……
“孙子上语言训练班后,我觉着自己应该为‘恩人’做些什么。不然感觉心里不得劲。”于是2009年9月3日,和谁也没商量,他就拿着扫帚簸箕,开始为唐山供电公司义务清扫门口的路面。在他看来,“无以为报”的他,每天来“扫个门口”,是最“力所能及”的感恩方式。
“每天一大早就出现一个‘扫帚大叔’,啥也不说,扫完就走!第二天还来!”老黄最初的行动颇让值班的保安和附近的环卫工人“搞不清状况”。“扫帚大叔”的雅号也不胫而走。
“扫帚大叔”这一扫就是将近3年。他插在自行车车把上的小红旗已有些褪色,但那上边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感恩供电公司——三胞胎重回有声世界。
而今,4岁的大墩儿、神二、俊三在语言训练班里已经开始学习《弟子规》。“老大、老三说得都非常好,就是老二还稍微有些‘咬舌’。”即便说起孙子的缺点,老黄也是一脸幸福。
在黄文林看来,3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要记住太多人的恩情:邻居曾为他们捐款,玉田县的大学生村官一直关爱着“三胞胎”, 唐山市盲聋哑学校3年来没有收取孩子们的学费,丰南二幼也将免费接收他们入园……
2010年5月4日,黄文林带着只有两岁的大墩儿、神二、俊三在唐山供电公司院内种下了“感恩树”。
“经历过大地震的唐山人最知道感恩。”唐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路俊海感叹。“公司员工为‘三胞胎’捐款时,谁也没想求回报,但老黄的行动的确给了我们‘惊喜’。”在路俊海看来,黄文林的感恩之举对帮助过他的人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教育。
“每年6月28日,我都会带着孙子来给种下的‘感恩树’浇水,今年也一样。”黄文林表示,这不仅是要孩子们记住这个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子,更是要他们记住“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