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1日电(记者白雪 王晶晶)今天上午,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打开另一扇“门”:以召开新闻媒体见面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医院里正在发生的变化。自北京医改实行以来,像首儿所这样的非试点医院也不甘于观望和等待。
5月18日,北京市公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5家试点单位是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儿童医院。试点举措马上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毛羽表示,其实北京的医改不仅只发生在试点医院,很多变化已经悄悄发生了。
前几天,一位北京患儿家长发现,最近孩子想开点以前吃惯了的抗生素头孢地尼,医生却迟疑了:“较贵的抗生素不像以前那样随便可以开,医院要控制。”首儿所一名医生证实,目前北京市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更为严格,抗生素开得多甚至会影响医生和医院的业绩,更推荐医生使用普通价格的抗生素,谨慎使用贵的,“对滥开抗生素管得严,能少开尽量少开,药代的空间小了”。
变化还发生在医院的态度上。首儿所是全国知名的儿科医学研究机构,去年医院门急诊量189.03万人次,最高日门急诊量6930人次,手术10856例。和其他医院相比,儿科医院看病难的压力更为突出:很多时候1个孩子看病,陪着的有两三个家长,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医生害怕被误读,干脆“躲着媒体”,不愿解释。为了解决与患者之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儿所开始用微博和媒体见面会的形式,告诉大家:医院在变。
首儿所所长罗毅表示,今年医院把改善门诊就医环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增加便民门诊等举措放在首要位置,连改造卫生间、免除连续输液患者反复排队挂号等细节也不放过。此外,医院从管理入手,制订新的门诊医生出诊排班方案,按照门诊病人时间分布、专业分布和就诊级别需求匹配相应出诊医生,增加手术量,减少患者住院等待时间……
“我们要告诉大家,医院真的在改变,更要打开大门,欢迎大家来交流,接受社会的监督。”首儿所党委书记卢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