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产业援疆”催生新疆职业教育热:
把农村无事可做的青少年拉了回来,把升不了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请了进来

一人上职校脱贫一家人

本报记者 李剑平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5日   11 版)

    麦尔哈巴·沙吾提从小梦想长大以后当白衣天使。可全家4口人的生计全部依靠爸爸在喀什市区开出租车的每月1500元收入,根本没有经济能力供她与妹妹上高中、考大学。2007年,国家实施中职生助学金资助政策,让这位维吾尔族姑娘的命运有了转机。

    2007年考入新疆喀什卫校以后,麦尔哈巴·沙吾提先后享受了国家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与免学费政策,2011年毕业后进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工作,目前月工资3000元,与当地老师的工资水平大体相当。

    受姐姐麦尔哈巴·沙吾提的影响,妹妹同样考入了喀什卫校护理班就读。说到两个女儿的成长,妈妈米日尼沙·努尔麦麦提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是在第三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本报记者随中央教育新闻采访团在新疆见到的一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毛力提·满苏尔说,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等战略催生了职业教育热。全区2006年中职在校生只有10万余人,到2011年增加到30万人左右。

    社会青年纷纷回到职校学习一技之

    据毛力提·满苏尔介绍,新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牧区与边疆地区,受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初中与高中毕业生辍学率比例高。这些孩子年龄小,缺乏自制能力,这既不利于他们成长,又不利于家庭脱贫致富,更不利于边疆和谐稳定。

    家住麦盖提县昂格特勒克乡的青年艾孜提艾力,2007年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帮助父母种地。2010年经县乡中职资助政策宣传员动员,进入喀什农校全日制学习种植技术。

    谈起自己家庭的变故,喀什卫校护理2008级7班的帕提曼·艾克拜哽咽地说,若是没有国家的资助政策,自己不可能坐在这里与大家说话。父亲在她7岁的时候去世,母亲改嫁后带走了弟弟,她只好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不要说是供她上学,就连维持全家5口人的生计都很困难。

    疏勒县拉依旦艾日克村的青年男子喀迪尔告诉本报记者,他父母年老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兄弟姐妹5人生活困难。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姐姐艾比拜姆·喀迪尔2007年考入喀什卫校,毕业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该县阿热力乡卫生院录用为医护人员,全家生活开始有了起色。

    “同村青年人接受教育的意愿都非常迫切,但是由于家庭困难根本供不起孩子上学。”喀迪尔遗憾地说,他只能自学电工知识,在城里打零工,收入非常低。

    不过,这种状况随着国家实施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战略与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立于1955年的喀什农校,2009年在校生不到200人,今年已经达到1284人。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流浪社会的青少年重返校园接受职业教育,既使他们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又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了劳动就业能力,改变了家庭贫困的面貌。

    家住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滚独鲁库木村的维吾尔族农民瓦哈普·库尔班,得知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后,主动送儿子麦合苏木·瓦哈普上了县职业高中,学习计算机技术。目前,他们父子俩建立了维吾尔文网站,开发教学实践软件。

    喀什卫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卢华东介绍,该校每年毕业生11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不用掏钱上职校学技术能就业,这么好的政策我也想学啊!”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6村57岁的维吾尔族大妈羡慕地说。

    对教育教学与资助政策提出更高要求

    把农村无事可做的青少年拉回来,升不了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请进来,资助上不起学的困难家庭孩子读书。喀什农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鹏先说,职业教育尤其是边疆贫困地区生源发生变化以来,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与资助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艾孜提艾力所在的班级为例,20多个维吾尔族学生接受中央新闻采访团集体采访,只有艾孜提艾力会用汉语交流。大伙儿不会讲汉语将来就业以后怎么同用人单位与客户交流?喀什地区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穆特力甫·阿布都克热木说,双语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任重而道远。

    尽管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三地州和阿克苏柯坪县、乌什县生源的中职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即每年人均免除学费2000元、住宿费600元、教材费300元,人均发放助学金1500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但是在边疆贫困地区家长送孩子上职业院校过程中仍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吐尔番库恰村4组58号家长为了筹措女儿米仁沙·卡蒂尔上职业院校的生活费,把家中6亩地产出的小麦全部卖了才筹到3000元。喀什农校校长阿不都艾尼·司马义说,国家对中职生每月资助的150元基本上只够学生每天一顿饭钱,剩下的两餐吃什么?学生每月还得找家长要100~150元生活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困家庭送孩子上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农牧民普遍注重眼前利益,送一个孩子上职业院校不但要减少一名家庭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额外支出2000~3000元的生活开支,不划算。

    “对于正值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每天只吃一顿饱饭,早晚只能用白开水泡馕吃。” 阿不都艾尼·司马义说,城市的孩子每天都能吃上鸡蛋、牛奶和肉,可对于这里的穷困家庭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

    石河子工程技术学校校长冯宝生透露,兵团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来自疆内农村、兵团团场和新疆周边地区,学生家庭贫困面积大,但只有25%的家庭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资助政策,容易在贫困学生中引发新的矛盾与不公平现象。

    鉴于这些特殊情况,毛力提·满苏尔建议,国家对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三地州中职生资助标准从目前每名学生150元/月提高到450元/月,以确保这些边疆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职业院校上得起学,吃得饱肚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戴井岗则建议,国家对兵团所属的职业院校参照南疆三地州的“普惠制”政策,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覆盖率。

分享到:
一人上职校脱贫一家人
呼唤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
会计人才大国不是会计人才强国
进校门就是进“公司”
倾听高职教育的足音
大一暑假忙实习
如此心急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