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记者手记

生源“缓慢回升”
乡村教育进退两难?

本报记者 樊江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6日   03 版)

    在当地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过去的10年,可谓是南和县农村教育变化巨大的10年。

    2000年以后,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生源决定着乡村小学的存留与撤销。2004年,南和全县有9700名六年级小学生,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降至2600人。

    2003年南和县还有200多所完全小学,而今就只剩下了60多所。9年时间,全县完小撤并了三分之二还要多。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南和县农村学校的优质师资经历了从乡村公办小学到乡村民办小学再到县城公办小学的流动。

    “而今县城成立一所小学,便面向全县招调小学教师。”从收入待遇到生活环境,村小都不是县城小学的对手。为此,有教育工作者向记者抱怨:“虽然国家提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实际上优质师资还是不可避免地由均衡向县城集中。”

    和时下很多地方的乡村学校一样,段村小学的师资队伍也存在着隐忧。

    目前段村小学有16位教师,其中5位老师年龄都在55岁以上。而它所在的南和县闫里学区教师的平均年龄也达到47岁,这里的教师队伍显然急需新鲜血液的补充。

    2011年,南和县专门为段村小学分来3位专科毕业的年轻教师,孩子们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职体育教师。

    此次新来的年轻教师被要求在段村小学至少服务8年。段村小学没有食堂、没有浴室、甚至没有像样的教师宿舍,收入也不如他们在县城工作的同学……很多人不免担心,仅靠行政手段,这3位80后教师能在段村坚守多久?

    随着优质师资向县城集中,南和县的小学生源也在向县城不断积聚。

    据统计,目前全县300人以上的小学共有10所,而在该县县城就有5所小学。“最大的学校有3000人,最小的学校也有1000人。”

    县城教育对乡村教育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可谓“大树之下不长草”,离县城越近,孩子们到县城上学越便利,乡村小学就越难以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就读于县城的“超级小学”,过去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的8所乡镇初中如今也只剩下了两所。

    对于当地乡村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捉襟见肘的师资,使他们对生源的流动颇为纠结。“生源继续流向县城,整个农村教育将面临垮塌;可生源如果再回流乡村,目前的师资又难以应对。” 

    段村小学今年一年级,一改近几年只设一个班的惯例,由于入学的孩子太多,又分成了两个班。而农村小学生源的增加,并非段村一地,随着当地农村人口出生率缓慢回升,南和县入学的小学生总数已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人。

    这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重新审视时下的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继续进城,随着生源增加,校车、住宿等安全问题将更加凸显;而让孩子们就近入学,优质师资如何回流乡村问题的解决则刻不容缓。

    就这样,乡村小学教育似乎又走到了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

    相关文章:

    一个偏僻村小的“另类”坚守

分享到:
我绝对不相信我们培养不出大师
一个偏僻村小的“另类”坚守
生源“缓慢回升”
乡村教育进退两难?
中科大校长与毕业生定下“20年之约”
浙江民办高校“扩权”
外来词翻译引入应急机制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