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软件人才培养出了什么问题

本报记者 陶涛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8日   12 版)

    “现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兴起,软硬件开发升级越来越快,我们很多学校的软件教学还是以教师为导向。学院派老师缺少工程实验经验,几乎没有在iOS或安卓平台工作的经历,授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6月16日,在大连举办的“2012中国IT人才教育与培训高峰论坛”现场,一位来自河南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在IT软件人才的培养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论坛现场,业内人士对目前中国软件行业工程化人才培养的评价是:刚刚及格。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认为,对于软件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新一轮的改革就是企业要参与进来,“高校是在为企业培养人才,不去询问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就是闭门造车”。

    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

    学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刘胜辉认为首先要从学校本身找原因。“我们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依据企业的主流岗位需求。我们现在制定教育计划是按照教委的小册子,再结合专业行业特色,稍稍考虑社会需求就定了方向,没考虑真正教给学生什么,来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需求。”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朱志良认说:“从历史上看,我们的高校教育,按照科学家培养的标准比较多。家长也希望孩子未来当科学家,很少说你未来要当一个工程师,这是传统观念的问题。”他认为,学生面对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学的东西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掌握的技能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效益。

    在刘胜辉看来,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出了问题,再就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教授课程的时候是以自己的脑子为中心,还是以企业的需要为中心。他坦言,学校培养的目标太综合化,“现在提倡知识、能力和素质,素质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是有问题的。另外,团队精神和工作态度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第一要素。在这方面,高校有一些问题。”刘胜辉提倡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还要改变态度。

    与国际人才市场相比,大连市服务贸易处处长龙跃表示,“我们对于软件人才的培养预知性很差。比如服务外包产业变化非常快,对这一块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在国际市场一体化方面有欠缺。”

    中国需要自己的培养模式

    我们的软件人才培养很难照搬国外的模式,这是英特尔软件学院及英特尔软件网络中国区经理郎朗的看法。他表示,英特尔在美国对学生培训的模式就很难搬到中国。美国的授课会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在中国要做总体改变。“我们和教育部有一个合作,通过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由老师进行引导的方式,这样的学生到大学里专业深造,就能打造出创新型的人才。”

    中国的一些学校和企业也在摸索中。李印杲告诉记者:“辽宁省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就业,政府拿钱在东软培训他们6个月,要求就业率达到40%,而实际上我们达到了70%。”他介绍说,就是把一年内学习的课程压缩到了半年,“有很多外企老板讲中国人力资源成本已经不便宜了,但是中国又不缺人,问题是用什么样的模式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告诉李印杲,他在招聘新员工时,从应聘者进门到走到自己面前这段时间,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企业需要的员工。“学习成绩很好,但你无法与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差,企业也是不能要的。现在我们一直在探索,培养优秀的学生就是培养能力强的学生,这是我们的一个转变。”

    培养能力强的学生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李印杲表示,企业和学校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大纲就按照委员会的要求去做。虽然每个企业对学生能力要求不一样,但是重点主要是学习、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表示,现在有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提出无偿将课程提供给学校,希望讲课时能把某个工程讲到课上。有些企业主动把工程师派到学校讲课,希望通过公司派出的工程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文化。

    企业面临如何留住人才的难题

    “我们接到国内外企业的很多投诉,现在社会猎头公司很多,人才被挖走的现象很严重。”龙跃表示,人员能不能稳定应该是双方的,有应聘者自身的问题,也有企业承接的问题,“我们下一步要研究怎么去做,包括建立一些组织机构,比如企业联盟,增强员工到企业就职的透明度。”

    从事软件编程的赵新说,工作至今的5年中他已经换了3家公司,“薪水基本是随着技术能力的增长而增加,这个行业做技术工作的,跳槽现象很普遍”。

    简博特大连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傅永梅表示,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最根本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公司的每个层面都要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其实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但这是企业应该做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尝试培养一些大学生,让他们不断成长,但这个周期太长,培养成了,很多人直接就跳槽或离职。”如今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留住员工,“现在80后、85后入职后,仅仅靠用感情、用文化留住他们是很难的。”

    刘胜辉认为定制式培养是个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好方法。他表示,学习软件的学生还应该注重培养被管理能力,“你不认同领导的做法,但是必须按照领导的要求做,让领导满意,实际上我们更多的软件企业提倡螺丝钉精神,忠于职守,按部就班,这就是被管理,如果我们一个员工没有被管理能力,企业利益最大化就达不到。”

分享到:
IT企业“务农”忙
软件人才培养出了什么问题
丛林文化中的草莽英雄
微电影从网络“搬进”了影院
柳传志为联想控股“立储”
永业科学研究院积极支持
小型飞行器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研发
莆田微博直播村级团组织换届选举
QQ空间七周年记录80后成长
围脖一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