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6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指尖上的“高考”

专家提醒:技能大赛要防止“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

本报记者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6月29日   T01 版)

    来自拉萨的藏族学生精心地画唐卡,展示藏族的传统工艺。

    本报记者 李建泉摄

    别样的压缩版“高考”

    除了听不到奋笔疾书的“沙沙”声,在很多方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普通高校入学考试是一样的。

    赛场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承办两个项目的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场外设立了医疗台,备有一些药品以待急用。

    毫无疑问,很多选手出现了失误——就像高考考场上常见的那样。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高职护理赛区,有的“准护士”做心肺复苏时本应在120秒内做5个循环,却不小心多做了一个。在临床上这是生死攸关的错误,做得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病人抢救无效。

    还有人在按压时拼命地数数“1、2、3、4”数数,生怕自己出了错。由于紧张或是别的原因,在做简单的人工呼吸时,有人用力过猛了,仪器记下了这些失误。

    “死记硬背”的场面也出现在这里。有的选手在跟病人交流时,眼睛没有盯着病人就熟练地说出一段话,像背书一样。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裁判长陈立定估计,很多选手比赛时的表现,可能比平时的表现会差一点。“毕竟是一次国赛,有压力”。

    这场比赛,有位选手的电脑无法编程,向裁判反映,最后才发现是自己过于紧张,一个很简单的设置出了问题。陈立定说,高考要好一些,第一门科目紧张,以后会慢慢沉静下来,然而技能大赛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机会。

    很多赛项从早晨开始,一直到下午结束。午时,选手们面对送来的盒饭,连看一眼都顾不上。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开赛后,选手们一入场,就有人向裁判提出,自己面前的设备跟别人比似乎少了一点什么,担心自己“吃亏”。

    这场景,就像高考的考场上,考生当场向监考员指出自己的试卷出了问题。

    陈立定说,学生们毕竟是代表学校和地区来比赛的,他们那种荣誉感和不服输的劲头,让自己很是感动。

    当然,在发现失误选手的同时,裁判们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些顶尖高手。在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的叉车技能赛场,有的年轻小伙和姑娘开着电动叉车在遍布障碍桩的场地内进退自如,就像好莱坞电影里娴熟的车手遇上了拉风的跑车。

    并非所有赛项都像高考考场那样乏味。尤其是在烹饪、服装设计、美发这类项目的赛场,是“色香味俱全”的。那些选手或许极为头疼自己的数学考试成绩,却能够精确地算出怎样配比食材并做出美食。

    举办大赛不是让大家拿奖回家,而是把资源留下来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物联网技术应用”、“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酒店服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和试题来源,都是行业、企业一线的需要。

    他认为,技能大赛有点类似于观察百姓生活的“广场”,从这里能够看到今后几年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今年,他到山东参观过“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的比赛。有人告诉他,三五年之后,全国各地搞宴会的水平就是你在赛场上看到的这样。

    技能大赛创办之初,就喊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大赛不是为赛而赛,而是引领职业教育的一根指挥棒。主办方希望,它能将产业发展的信息传递到教育界,促进教育界做出改革,为产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天津市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主任孟志咸认为,作为职业院校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大赛带来的“后效应”,像涟漪一样,正在一圈圈扩大。

    2008年首届技能大赛过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出了一门选修课:“技能大赛解读”。主讲人是大赛指导教师。每个专业的负责人都要研究怎样根据大赛透露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

    该校大赛办公室主任张文健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年,国内很多企业从国外购买了数控机床,然而请厂家维护的费用极为高昂,更换一个灯泡要价几百元是常有的事;请维修工的工时费,则从对方登上飞机开始。技能大赛增加了数控机床维护方面的内容,各职业院校适应大赛变化,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维修和升级方面的人才。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崴对记者说,该校2011年承办新增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时,这个赛项本身是有争议的。当时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开办新能源专业的院校寥寥无几,承办方担心无人参赛。如今,据不完全统计,开出相关专业的院校翻了一番,还有一些院校在筹备开设。

    作为赛项的承办院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都已将比赛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用于日常教学中。

    戴裕崴对记者说,他们想办法把6个小时的比赛,转化成一门40个学时的实训课。技能大赛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库”。举办技能大赛不是让大家拿奖回家,而是要把资源留下。目前,“后大赛”阶段的热度还不够高。

    技能大赛要防止“应赛教育”倾向

    从很多方面来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类似于“高考”。比如,从大赛不难看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很多西部落后地区,无力购买相关的教学设备,也派不出足够的选手参赛。

    甚至连高考的一些弊病,也在技能大赛中出现。戴裕崴对记者说,有个别学校为了取得好名次,只安排个别选手集训,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这是不足取的。

    孟志咸也提醒说,要注意防止“应赛教育”的异化倾向。

    目前各地职业院校中已经出现了一种苗头,即在大赛举办前,学校将一部分学生集中起来,以参加大赛为唯一目的,短时间、高密度地备赛。特别提请有关部门注重保持技能竞赛目的纯洁性,关注职业院校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不过,在首次参加中国技能大赛、没有什么压力的外国人眼里,这个指尖上的“高考”非常有趣。

    21岁的英国选手约瑟夫·布罗德班在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参加了中职组的叉车比赛。与中国同行相比,他的成绩并不突出。比赛结束时,他还有5个木制托盘没有码垛。

    “我这次做得不好。”约瑟夫坦率地说。不过他认为参赛是一次很好的阅历。他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比赛。作为全球物流巨头敦豪公司的一名雇员,他正在英国史蒂文森学院接受培训。为了参加中国的技能大赛,他在北京练习了一周。

    约瑟夫的教练、斯蒂文森学院教师阿德里安·保罗·巴雷特对记者表示:“我很高兴他享受这个过程。”

    站在赛场边上,巴雷特还称赞了中国选手的快速、果断、勤奋,并表示:“如果我是仓库经理,我会雇佣他们。”他认为,英国同行也可以考虑借鉴中国,开展这种仿真环境下的技能竞赛。

    “我们确实学到了东西。”巴雷特说。

    本报天津6月28日电

分享到:
职教人才培养
存在十大问题
职教提高质量才能赢得尊严
指尖上的“高考”
中国职教开始对外输出“软”实力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