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隐喻: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这所长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起来的高职学院,发布了一本刚刚出版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全英文教材。它是对最近几年该校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总结,将在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使用。
这本教材的中文版诞生于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后,陆续进入各地院校,指导机电类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
将于201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九届东盟技能大赛,也设置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竞赛的标准、内容都借鉴了中国同行,甚至使用的考试设备,也是浙江亚龙科技集团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生产的指定设备。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主编是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吕景泉,他同时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吕景泉告诉记者,东盟技能大赛从设备到教材都来自中国,这标志着我国“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竞赛标准和竞赛内容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选用中国设备和教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成员国代表投票决定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吕景泉说:“这么多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该到了输出去的时候。”
在他看来,把中国技能大赛的“内涵资源”输出去,这“甚至比多少人参加大赛都更有意义”。
吕景泉所在的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3个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合作项目。该院院长张兴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在“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设备和课程。如今,终于开始对外国输出了。
张兴会对记者透露,今年9月,泰国政府公派的6名学生将到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留学,接受学历教育。在此之前,学校只接收过短期培训交流性质的留学生。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外学生同场竞技的场面。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分别有非洲、欧洲以及东盟的一些国家的选手参加比赛。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5个国家代表队及非洲联队设置了专门的工位,工位上插着这些国家的国旗。
新加坡工艺教育西区学院二年级学生、该国技能大赛一等奖得主叶顺、嘉龙是一对参赛的搭档,在此之前他们进行了4个月的集训。
跟他们一样,东盟国家的参赛选手多是所在国家的冠军选手。不过,他们参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新加坡工艺教育西区学院教师黄伟庆对记者说,他们在这里观看中国选手的比赛,也在这里提前演练,备战10月份的东盟技能大赛。
黄伟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为了准备比赛,他所在的学校专门购买了两台中国设备,“其实就是在用中国的标准”。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比赛的考试设备,类似于一个小型制造车间。赛项总裁判长、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立定告诉记者,比赛考查的是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运用。考试设备是从众多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中抽取一些典型的环节形成的。比赛要求参赛队在6个小时内,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部分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和调整,气动回路的安装、连接和调整,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和布线等工作。
6个小时的比赛中,非洲联队的两位选手中途退场弃权了。他们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认为考题难度太大。尽管与中国选手相比,外国选手的考题已经降低了难度。
在比赛中,陈立定注意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的选手表现得明显比其他东盟国家选手能力更强,这两支代表队的整个工作面“很干净,很规范”。而菲律宾选手的工位上,则留下了“满地的线头”。
陈立定认为,像新加坡这样经济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派出选手来中国参赛,会增加中国选手的兴趣和信心,也可以让同行之间互相看到在培养人才、做事方面符合国际标准的方面,倒不是一定要比出孰强孰弱。
从大量“移植”发达国家的教材到我国的教材走出去,说明人家“对我们做的事情很认同,我们也感到很自豪。”陈立定说。
不过,一本教材、一台设备的输出只是起步。在这方面,中国仍是新手。
印尼一所职业院校的指导老师亚当对记者说,价格是他们选择中国职业教育装备的重要原因。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该校通常选用德国的教育装备,每台价钱在10万美元左右。
改变始于去年10月,该校一次性购进了12台“yellow product(指中国产品)”,每台仅需两万美元。这意味着,在机器设备性能无太大差别的情况下,中国产品是国外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小型设备,从德国购买一台的价格在中国能买两台。
亚当说,在选择中国设备之前,由于德国设备太贵,学校“很难买得起”,结果有时只能两三组学生共用一台机器,如今,该校基本能保证一组学生使用一台机器。
但他坦言,在职业教育理念方面,不管是印尼、菲律宾还是中国,都在追赶日本和德国等强国的脚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也在进步。教育设备及其配套教材走出国门,是中国职业教育跨出国门的第一步,更进一步的理念输出也将指日可待。
中职组电工电子技术赛项总裁判长杨少光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设备走出国门,更多折射的是,国内制造业尤其是教育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这位广州某职业技术学校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水平更多的是反映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要想真正让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出国门,还要先从教育本身乃至国民经济产业的调整完善入手练好内功,然后再去谈对外输出。
本报天津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