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8日电(实习生陈径舟 记者陈凤莉)今天,北京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天津泰达蓝盾集团董事长邹凌及河南蒲源防腐科技公司董事长徐胜杰做客中青在线第28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访谈节目,3位嘉宾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感受。
赵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原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干部。在美国的一次学习经历,让赵民接触到国外的咨询行业。赵民看好咨询行业的前景,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选择下海。
赵民认为创业是一门最好的课程,也是一所最好的社会大学。“它能让你深刻理解课堂上所学的每一门课,你必须要思考怎么去应对。这也是一个人从年轻鲁莽到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关于职业选择,赵民觉得一定不能随大流,要结合自己的长处,给自己定好位。“很难说你一毕业就能做喜欢的事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体验,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定位,去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同样选择下海的邹凌,当初之所以放弃“铁饭碗”,是出于回报乡邻以及想去闯闯的意愿。
邹凌童年的生活艰辛而凄苦。“10岁左右时,我吃饭、穿衣都没有保障。”上学的途中,总有村里人送上馒头,领居们也轮流照顾他。在周围人的接济和照料下,邹凌才得以健康成长。“那段经历给我留下很深的烙印,让我懂得回报、珍惜和感恩。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得到了那么多帮助,而且都是自发的,不求任何回报的。” 邹凌说。
有感于幼时的经历,邹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的抢险救灾中,都有邹凌的身影。此外,邹凌还把“扶危济困”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尤其重点帮扶贫困孩子。
由于喜欢军旅生活,徐胜杰选择了读警校。但因为父亲经商不善,需要他担起家庭重任,同时他也想出去闯一闯,徐胜杰毕业后选择了去企业打拼。
入职初期,徐胜杰遭遇了偏见。“因为过去在这个行业里,我的同乡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过质量和安全问题,所以当时对我们河南的从业者来说,无疑又多了一重困难。”
徐胜杰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努力最终获得了项目。“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争口气,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项目争取过来,而且一定要做好,让他们改变偏见。”经过努力,徐胜杰提前3天完成项目,并且经过验收,完全达到客户的标准。
如今,徐胜杰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河南蒲源防腐科技公司,实现了从打工仔到企业家的转变。
有网友提问,怎样才能从打工仔走上创业路?徐胜杰为网友提3点建议:一定要有准备;一定要有梦想;一定要锻炼人格和品质,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相关专题:我的青春故事
文字实录:选定目标 踏踏实实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