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谁种地?”这个议题是基于当下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从业人员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提出的。今年,15名两院院士曾联名向中央决策层提交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他们指出,现在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锐减、老龄化趋势严重。
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只剩“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已经很难再回到土地上了,甚至已经没有了父辈对土地的那份感情和敬畏。
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从全国普遍推开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制度后,重新激起了一大批年轻人对土地的热忱。尤其在很多一线城市,年轻人能扑下身子,在村里、在田间地头工作,其中有很多人开始从事最直接的农业生产活动。
这些年轻人有他们的时代特征。他们受过高等教育,通过新技术、新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有自己特定的沟通方式,对土地的价值有独到的认识。
在首都北京,就有这样一批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怀柔的蒋正超,用自己在植物学上的特长,开发蔬菜的高端市场;延庆的魏炜炜,指导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立志要建有机循环生态农业园;大兴的胡建党,西瓜上印体育图标,在全国西瓜擂台赛上大出风头;还有大兴的刘继婷,把外资超市的管理人员邀请到田间地头,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让村里的葡萄走入城里的大卖场……
城市需要建设,我们离不开农民工;农村也需要发展,我们更需要有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到土地上去劳动,帮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城乡统筹不仅仅是地域上的统筹,更重要的是人的统筹。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已不容等闲视之,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土地上看到更多的活力和智慧,这离不开像大学生村官这样的现代年轻人的参与和奉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