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记者曾经采访过山西某市市长,采访结束后,他给该市长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并附上稿件,第二天等到的是市长秘书客套而简短的短信,大意是来信已经收到,会尽快转交市长。该记者觉得很郁闷,因为这位市长没有亲自看邮件。
官员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使用,正在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据报道,6月26日下午,广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能考核在省信息中心举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书记、市长们按照要求,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题,进行视频对话……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在巡考时察看书记、市长的“应试表现”,了解大家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
此次广东考核对象都是地级以上城市党政“一把手”,让“一把手”掌握基本上网技能意图很明显,一方面希望官员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直接与网民沟通,了解民情民意;另一方面,通过“一把手”来引导下属官员,使重视网络民意不仅仅停留在嘴上,更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养和执政能力。
对于广东的做法,网友“扬剑”说,利用网络了解时事、沟通交流,就像用笔写字一样,是普通百姓以及领导干部,都应该具备的本领。如今,海量信息绝大多数都从网络传播而来。随着网民队伍逐步壮大,“网意”中体现着民意,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能,应该成为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技能。然而,对于这样一项基本技能,需要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出马巡考,可见这种素质在干部中还比较缺乏。
据记者了解,中国主要官员特别是省市一级的官员,大多都是上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出生的人。这些人对网络技术比较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官员有许多机会可以接触网络,但由于各种原因,未必十分熟悉网络应用的基本技巧。正因如此,广州省才把学会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题,作为地市级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学习网络应用技术的基本内容。有网友评论说,这些学习内容看似简单初级,但却挺符合这些官员的实际状况和需要。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官员掌握网络应用技能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中,比如究竟是亲自看微博还是听下属汇报,究竟是亲自回复网友还是由下属代劳,这些问题很关键,考核起来也很难。如果官员习惯于听汇报,那么汇报上来的东西未必是“原汁原味”,打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同样,手下工作人员代表市长、书记回复网友问题,很可能是习惯性的官话、套话,未必是市长的真实意思。
单学刚在一些地方演讲交流时发现,有领导干部甚至连微博是什么都还不知道,自己也不愿开微博,这与网民热衷的“微博问政”形成强烈反差,落后于时代。广东的做法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应当引起所有地方的干部对提高信息化能力的重视。
最近几年,尽管各级政府网站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以提升政府透明度,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法治蓝皮书》显示,在调研的26个省级政府中,仅9个地方政府透明度及格,及格率三成。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显示,81个市政府财政透明度仅7个及格。如果一些政府部门连信息透明都做不到,那么某些官员能否直面网络回应网民关切,值得怀疑。
无论是考核上网水平,还是监督官员上网,本质上都是让官员对网络、民意有充分认识,让网络把政府和公众联系在一起。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告诉记者,从2003年中国第一批政府新闻发言人上岗开始,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等部委就开始重视政府网站建设,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当年曾经多次在网络同步直播,教育部长也曾经多次应邀到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做客,与网民面对面交流。他说,“每个公务员都应该主动学习使用网络的能力,中央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来督促官员上网,鼓励引导官员直面网民,把官员网络问政纳入政绩考核的范畴。”他建议,除了重视微博等新媒体外,还应该把政府网站建设以及政府信息透明纳入考核中。“如果网络让政府透明了,相信官员们对网络既不会生疏,也不会畏惧。”
单学刚强调:“网络民意不能代替全部民意,了解网络民意也不能代替下基层、走访各阶层和考核等手段,因为网络民意有时存在对某些问题的放大和夸张。面对网络,官员必须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和进行舆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