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重建问题国际会议”7月8日在日本东京结束。以美国为首的与会各国,拿出超出预期的160亿美元对阿援助计划,展示了美国“不会放弃阿富汗”的承诺。不过,美好愿景如何才能得到落实而避免沦为幻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事关美国的“可信度”
根据今年5月北约芝加哥峰会通过的《芝加哥峰会阿富汗宣言》,北约“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队”向阿富汗自身的安全部队第五阶防务移交工作,将于2014年年底前结束。也就是说,北约的10多万战斗部队届时将撤出阿富汗,阿富汗安全部队将负责阿全境的安全职责。这同时也意味着,2014年后,阿富汗将从战争状态逐渐向和平与发展转型。
经历10多年的“反恐战争”之后,阿富汗已经是满目疮痍,国民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对阿富汗而言,北约国家如何处理战后阿富汗这个“烂摊子”,不仅仅关系到和平与安全问题,更是决定阿富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美国及其领导的“阿富汗安全援助部队”而言,战后阿富汗重建的成功与否,则关乎美国承诺的“可信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力”。
正因为如此,美国及其盟友近年来多次举办相关国际会议,讨论阿富汗战后安排问题。此前最近的一次国际会议,是去年12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当时与会各方承诺将在“后2014”的10年间,继续向阿富汗的转型提供援助,包括培训和装备安全部队、帮助阿发展经济等。与此同时,决议还强调“共同责任”原则,即阿富汗要实施相应改革,包括打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等。
美国:不会抛弃阿富汗
此次东京会议,可以说是在波恩会议以及北约芝加哥峰会后,具体落实阿富汗重建援助金额及来源的“落实性会议”。由于美欧经济不景气,面临预算裁减等原因,会前各方对成果预期并不是很高。不过,从会议成果《东京宣言》看,会议达成的成果远超预期。
根据会前美国有关专家预测,国际社会对阿援助金额可能在70亿美元上下。但超出预期的是,与会80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通过《东京宣言》表示,从今年到2015年,国际社会将向阿富汗提供超过1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以支持阿富汗的重建和经济转型。今后3年,美国仍将是对阿的最大援助方。
《东京宣言》把北约“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2014年年底撤出阿富汗后的最初10年定位为“变革的十年”,以实现阿富汗的重建、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等目标。在国际援助的基础上,阿富汗将逐渐实现自立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友首次给对阿援助设定了条件,也就是阿总统卡尔扎伊在会后作出的5个承诺:在2013年早些时候制定2015年全年的选举日程,以保证在这一年举行开放透明的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打击腐败和毒品犯罪;按计划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政府支援项目,通过阿富汗央行加强银行监督、强化金融改革;改善阿富汗税收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妥善分配用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资金。
阿富汗财长扎希尔瓦尔说,援助总额“大大超出了阿富汗政府此前的预想,能够完全满足阿富汗的需求”。可以说,东京会议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阿富汗及国际社会关于阿战后“烂摊子”的担忧,并向外界发出一个清晰信号:美国“不会抛弃阿富汗”。
理想会不会沦为幻想
不过也有担忧。美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阿富汗问题专家安东尼·科茨曼对本报记者说,援助方兑现承诺与阿富汗的现实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可能使重建理想沦为幻想”。
安东尼说,历史经验证明,许多国家即便是对短期承诺也很难兑现,他们常常会把援助变成贷款,或者把援助与某些具体项目进行捆绑,而不顾实际需求来设定援助优先领域。“虽然此次国际会议不一定是吹牛大赛”,但外国部队撤出伊拉克、科索沃、波斯尼亚、海地等国后的现实表明,他们有在作出高调承诺后因失去兴趣而不兑现承诺的习惯。
安东尼认为,最早从2013财年开始,美国国会对阿援助的政治意愿可能会减少,因为在这一财年度中,美国将面临裁判预算和海外驻军的更大压力。而除美国外,虽然一些援助者作出了近期承诺,但对中、长期承诺则极为谨慎。他说,《东京宣言》“最严重的问题”是,援助承诺并非建立在对阿现实需求“可信的评估”基础之上,并未分析阿富汗转型过程中影响安全和经济过渡的重大不确定因素,更别提满足这些需求的具体计划。因此,东京会议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可能最终让理想沦为“幻想”。
本报华盛顿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