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民意回声

市场不铲除
假证难遏制

点评整理 王聪聪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12日   07 版)

    漫画:司海英

    7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孩子成卖假证妇女的护身符》,引发网友对当前社会假证泛滥问题的热议。

    荆楚网网友“张玉胜”认为,孩子成为假证交易“护身符”的背后,不是卖证妇女的手法高明,而是执法部门对整治假证的不作为和懒作为。如今,“办证”已经成为一种人们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全国各地打击制售假证的案件不胜枚举,被惩处的犯罪分子数不胜数,为何假证依旧泛滥?

    红网网友“惠万里”认为,制售假证是典型的“需求推动供给”。如今要想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拿证”。同等水平的电工中,如果你有张电工证,收入就会比没电工证的翻一番;在求职、晋升等关口上,文凭更是最有效的“硬通货”……然而,各类证件的取得,都有一套严格而复杂的获取程序,需要付出大量财力、精力,于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一份足以乱真的假证,便成为很多投机者的“捷径”。

    早在2007年6月,《法制晚报》的一项综合统计调查显示,从2002年至2007年,在北京警方查处的假证案件中,87%的假证、假章的购买和使用者都是“良民”,且不乏社会精英。

    “社会正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说,目前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淡漠,大家觉得遵守规则会吃亏,不守规则的人往往短期获利,在急功近利、法不责众的心态下,很多人就开始破坏规则,参与买假。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1年1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8.6%的人认为假证泛滥会损害社会诚信体系,使普通人办事成本居高不下;57.3%的人认为这将助长占便宜的社会风气;57.2%的人认为假证泛滥会让公众的安全感降低,人人担心受骗;49.4%的人认为,这会让相关企业或国家利益受损。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认为,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是肃清假证的最有效手段。

    天山网网友“刘鹏”说,打击假证不仅要重拳打击制假售假者,也要严厉追究假证使用者的责任。

    搜狐网一位网友说,贪小便宜是一些假证购买者的初衷,如果法律对制假、贩假、购假者实行同罪同罚,那么很多人会觉得买假不划算,小成本没省下,人生的大成本却增加了。

    网友“刘鹏”还认为,更应深思的是如何规范和完善证件管理制度,比如,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证件使用,简化证件的办理程序、降低收费标准等。

    “张玉胜”则认为,遏制假证泛滥,关键在于健全“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改变“唯学历”、“唯证件”用人的误区,铲除假证泛滥的土壤;对制贩假证行为恪守“零容忍”的严打态度,发现一起就一查到底。

    相关文章:

    孩子成卖假证妇女的护身符

分享到:
研究生招生规模10年增1.17倍 学者担忧学历贬值
56.0%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青少年远离名著
年轻人文学阅读为何日渐浅俗化
市场不铲除
假证难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