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和运用,可上溯到苏联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把海军战略从过去的近海防御改变为远洋进攻。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远洋进攻的全球海军战略最终形成,苏联组建成一支以核潜艇、远程航空兵、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及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远洋进攻力量,共拥有4个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此外,在里海常设区舰队,在列宁格勒设有独立的海军基地,还有常驻地中海和印度洋的两支分舰队。
除北方舰队外,苏联的其他3个舰队出海口都很狭窄,很容易在出现重大危机时成为“瓮中之鳖”。
有鉴于此,苏联相继在古巴的哈瓦那、圣地亚哥、西恩富戈斯、马里亚瑙建立了海空军基地,在利比亚的阿克巴本纳菲、的黎波里、班加西、托布鲁克取得基地的使用权。1976年,苏联同越南达成协议,将金兰湾作为苏联海军基地。1979年3月,苏联又进入越南另一个天然良港和战略基地——岘港。
1991年解体前,苏联在中东欧、蒙古、也门、埃及、叙利亚、利比亚、阿富汗、古巴、越南等地建立了众多永久性军事基地,成为其与美国抗衡、支撑其世界霸权的重要杠杆,也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大国。
苏联解体后,因经济困难,也为了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时任总统普京于2001年10月果断决定撤出俄军设在古巴的无线电监测站和在越南金兰湾的海军基地。近两年来,随着国力恢复和国际形势变化,有关俄军试图重新恢复这两个军事基地的传闻正越来越多。
2010年11月25日,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指出,俄罗斯谋求新建海外海军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俄方船只在外国领土、领海及公海的安全,保障和支持俄在全球重要战略地区的军事存在。俄媒体进一步分析称,实际上,新建的不仅仅是海军基地,其他兵种的海外军事基地也在政府的考虑之中。
就在这一当口,俄军在独联体诸国境内硕果仅存的几个军事基地同时遭遇了涨价风潮。
分析人士指出,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相继对俄军基地租金开出“天价”,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试探和施压。
随着北约从阿富汗撤军计划的实施,美国开始重新在中亚甚至外高加索地区物色军事基地,以保持和强化其在“后苏联空间内”的存在及对阿富汗的影响、控制能力。而北约撤军的时间表正好与俄军在一些中亚国家基地租约到期相吻合,于是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对俄提高要价的绝佳机会。
俄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西夫科夫认为,无论是阿塞拜疆还是吉尔吉斯(甚至包括塔吉克),对俄方的“漫天要价”都是美国人在背后暗中唆使的结果。如果俄方不能满足这些国家的提价要求,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就将顺理成章地一一上演出鸠占鹊巢大戏。
如何既确保不失去这些海外军事基地又不让自己出血过多,正成为对俄罗斯人外交智慧的新一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