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漓江出版社推出的“香港最具思想力和公共关怀”的知识女性邝颖萱《读书很好》一书,是一部精心撰述、充满智慧的作品。作者在知识与社会之间,敏锐地发现了二者的紧密互动,并通过对香港本土最新写作的评论,全景式地评述当下香港的社会变动与精神状态,记述了最具公共关怀的香港知识人参与和推进香港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可谓“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书中的49篇札记,即是49个典型的文化样本和实践样本。“区事国事天下事”,读者从这里可以读懂香港,读懂中国乃至世界。
邝颖萱曾是电视节目“读书好”主持人,曾在内地出版《带着Goldie去旅行》、《晚福:Ducky婆婆》等作品。本书深受龙应台、梁文道、董启章等名家激赏,并鼎力推荐。有评论称,该书最货真价实的部分,是描述了香港社会的变化、香港的现实问题、香港知识人的关怀与坚守。“每一个个案都是一面镜子,映射出香港乃至中国的变动与喜乐哀愁。”
邝颖萱认为,香港社会,快餐文化当道,要读书,必定要将自己的趣味贯注在内。所以她在“读书好”所经营的,就是自己的小趣味,希望引发普罗大众对读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她认为书也是一个媒介,一个话题,去介入社会、时事及生活。只有这样,书才会活起来,受更多人关注,而不是小圈子的活动。
她在《读书很好》序中说,我一直认为阅读是历久常新的活动,书本是古老的东西,但书本内容却可以与时俱进,经典的作品更可跨越时空。
“有人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无须看什么书评书介,这有一定道理。但阅读同样是件很社会性的事。例如,金融海啸究竟发生什么事?中国盛世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我们在一定的背景下去阅读,会从纯粹的个人享受变成个人知识增长。”
对于香港如何从“快餐文化”走向“知识型社会”。邝颖萱一语中的:“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知识增长,以知识去应对社会变化、意见争拗及未来规则,否则香港只会变成一个人人表态,声大有市场,群众起哄的街市。”
该书图文并茂,来自名家笔下的49幅人物速写,传神地勾勒了当下香港文化圈的精英形貌。其中,更有《龙应台:大国崛起在于思想开放》、《陈冠中:粤港结合另起炉灶》、《黄念欣:〈盛世〉——香港罕见小说体》、《邓小桦:我眼中的80后》、《董启章:村上春树〈1Q84〉——继续寻找自我》、《董培新:画笔下的金庸》、《傅伟强:电子阅读新体验》、《陈健民:寸土必争——〈走向公民社会〉》、《潘国灵:感性香港——亲密距离》等篇目。
如书中有一段作者与作家龙应台的对话。龙应台说:“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文化的细水长流一定有其用处。你现在有刀马上要砍下来,可能是因为你在一百年前或是五十年前,没有在文化里、细水长流的部分下过工夫。所以在文化上,现在要细水长流地做基础,在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就会看到它的效果。”
她也谈及对中国“大国崛起”与“法兰克福书展”当主宾国的看法。龙应台认为,让人比较放心的“大国崛起”,一定是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崛起的同时,也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影响力。如果中国在更多的世界性重要展览里当主宾国,她跟全世界就会有更多、更深入的文化和思想接触……中国要真正走向世界,跟世界做思想上的好朋友,必须学习经历这个过程。
“书展是每一个国家把她文化里最有创意、最勇敢、最具挑战的思想拿出来,所有的国家都在比赛。我们国家文化土壤最丰厚。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过程里,需要加油的是思想开放以至文化创意。我很希望法兰克福书展能对中国产生这种真正的冲击。”她说。
邝颖萱更大胆质疑“信息科技不会自动带给人信念、价值及方向”。她始终相信“内在”比“信息”更重要。对此她讲述了一段非常关键的话语:“人人iPad不离手,秒秒登录‘脸书’看留言,或‘关注’别人,究竟最终我们是更宽容,更开放,更创新呢?抑或心灵更封闭,圈子更小,视野更狭窄?”
“互联网科技愈发达,社会媒体愈普及,流动媒体日益进步。这些都不代表知识型社会的出现,因为科技不代表有深度、有观察及有见解,一切取决于内容。”她说。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