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8日电(记者陶涛)“马背上的电工”李国军师傅12年行程7万公里,查表、收费、巡查线路,风雨无阻。南开大学学生马宇平在参加了“央企社会责任寻访——京津冀高校传媒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活动后表示:“每个人都要肩扛无数的责任。虽渺小,虽平凡,但马背上的电工李国军和他的马做到了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伟大。”
7月18日,“央企社会责任寻访——京津冀高校传媒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总结分享会在中国青年报社举行,来自京津冀20所高校的校媒记者、冀北电力公司基层单位代表和部分央企观摩员出席分享会。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电网基层职工的工作现状,寻访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7月10日至17日,京津冀高校20名校媒记者走访了冀北承德供电公司8县基层单位。在总结分享会上,校媒同学感触颇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敬薇颖说:“我从前不太相信对央企唱的赞歌,但这次到现场体验后,我觉得我愿意相信了。”
随着近年来央企利润大增,关于央企“与民争利”的讨论也愈发热烈,央企与公众之间的误会究竟缘何而生?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尹积军认为,这跟我们央企长期以来不注重传播,不注重与社会进行情感的沟通有关,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对社会的了解不够。当下,央企发展进入了最好的时期,面对的舆论环境却不容乐观,“原因在于,社会与央企功能价值的关系日渐密切,情感联系却日渐疏远。这说明,央企的发展逻辑与社会对其诉求有所偏差,亟须纠正”。在他看来,央企注重“业绩表达”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公众更渴望了解央企该做什么、在做什么、为社会尽到了哪些责任,“公众更加关心央企的社会综合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认为,在中央企业与公众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形成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与公众期望值不对称,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公众认可程度不对称,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式、可读性和渠道与公众认知程度及获取信息渠道不对称。
张坤表示,本报愿意在中央企业与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之间的沟通上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央企业更清晰地了解青年诉求、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引导中央企业科学、理性地履行社会责任,高效、规范地管理社会责任;让公众了解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增加理解和共识,为中央企业营造更加理性、公平、健康的舆论环境;让更多的中央企业在青年群体、社会媒体、利益相关方的殷切期望下,不断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沟通和透明运营,不断提高企业美誉度、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作出突出贡献。
今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社举行了“青年态度·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新闻发布会,发出了“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携手推进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倡议。中国青年报社作为客观、中立的第三方,以“青年态度”为旗帜,自2012年6月开始,组织开展“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系列活动,“京津冀高校传媒走进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就是这个主题下的系列活动之一。
国资委、团中央和部分央企代表出席了今天的分享会。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负责人表示,今后会组织更多的校媒记者走进央企,通过寻访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了解国情民情,感知国家进步、经济发展,传播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成就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