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观天下

中日当“三思而后行”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 叶小文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23日   02 版)

    中日邦交“四十而不惑”,当“三思而后行”。    

    一是,两国的政治精英、知识分子,要摈弃以自己的价值、模式强加于人的僵硬思维,超越“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达的,要继续发达,且欲全方位发达。发展的,正快速发展,且是大块头崛起。两大国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却走在“可持续发展”的同一条轨道上,只能相向而行,不可迎头相撞。双方都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对方的发展。发达的,要有“包容性增长”的胸怀;发展的,要有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定力。

    你要发达,我要发展,当然难免竞争。但相互竞争中还要相互合作,善于控制竞争、发展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谋优势。

    就日本来说,100多年前是沿着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路线崛起的。他在《脱亚论》中说,“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这样的“脱亚入欧”论,当时是说日本不与中国腐败的清朝政府同伍,虽有一点道理,但也一度催化过帝国主义意识在日本的发育。今天的日本,若还有人要把中国当做“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那就太轻看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态势,太看不清当今的世界潮流了吧?

    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世纪。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日本的有识之士已在呼吁,“要从过去持续了150年的‘脱亚入欧’路线向重视亚洲的路线转变”(日本内阁官房参事松本健一语),应该以“以邻为伴,以和为贵”的心态,以重建振兴、继续发展的态势重返亚洲。

    13亿人的中国总要发展,为什么真的会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对他国构成威胁?这不仅因为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更因为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尤其从现实来看,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 13亿人,是可以把一切成就缩小的“分母”,也是可以把诸多问题扩大的“分子”。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即使中国将来强大起来,和平依然是发展的基本前提。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是基于自己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国家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基于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不是为了说服谁、取悦谁、忽悠谁,当然也不是因为害怕谁。

    中国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也是因应世界大势,遵循客观规律使然。冷战已结束20年。一部冷战史,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可以在不发达国家建立,不可能在不发达国家立足。社会主义,不仅以意识形态论优劣,更要以生产力发展水平论高低。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涉及对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其崛起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往往靠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以霸强国”,自然“国强必霸”。中国的发展,必须避免也不可能再走这条路。中国正走出一条与以往大国崛起不同的、新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发展的基本点放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内需拉动上,同时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相统一,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不是冷战时期那种与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对手,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致力于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从而为自身争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社会主义。

    二是,两国的普通民众要多一点文化沟通、文化交流,这有助于政治精英们把心态放平和,多一点登高望远、从长计议的理性权衡和政治互信,少一点浮躁浅薄的感情冲动和形势误判。    

    中日两国“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五十年对立”,当然应该引以为鉴。正像福田康夫先生说过的,“只有正视过去,具有该反省的地方反省的勇气和智慧,才有可能期待将来不犯错误”。不忘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面向未来、开辟未来。

    “两千年友好”铸就了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两国友好交往历时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属罕见。中日关系的发展与中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关系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两国文化在渊源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源远流长的相互交往、相互师从、相互倾慕的传统。例如,两国的佛教交流史,就是一部受制于政治而又能够超越政治,存于时空又能够飞越时空的历史。每逢中日关系遇到困难时,文化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就会站出来,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努力。   

    三是,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这两个方面都还比较好办,因为他们归根结底是有理性、讲道理的。难办的是,两国都可能出些极端分子,把误解夸大、把隔阂加深、把仇恨煽起、把怒火点燃、把事情搞砸。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警惕和防范极端主义思潮的泛起和危害。

    极端主义是一种偏执的、狭隘的、利己的、排他的、狂妄的、煽动性极强的世界观,其行为上的最高发展就是恐怖主义。当今,世界各地和许多国家都可以看到它在复活,成长,膨胀。

    中日关系当下的主要危险,在于“右翼极端主义”分子的挑衅和煽动。我们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和防范。否则,正如日本谚语所说,中日两国就“不是狗咬尾巴,而是尾巴在戏弄狗”!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上的发言)

分享到:
理性看待经济下行压力
“知青”情结影响中国未来
触动老百姓心底的是什么
中日当“三思而后行”
《方志百科全书》完成框架设计
良知入法该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