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孙显才:义务修路搭桥的税务干部

本报记者 张文凌 校媒记者 刘春媛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30日   07 版)

    有人说他“憨傻”,出钱出力义务为他人修路搭桥,自己的家却还是1962年建的土坯房子。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有信念和情怀的人。他坚持利用休息的时间,搭桥4座,修路8条,总长度达百余里。

    他叫孙显才,48岁,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税局一名普通的税收管理员。平时寡言少语,说话会脸红。

    孙显才的老家禄劝县马鹿塘乡普德村里有一条路,是附近村民的必经之路。每年雨季发大水的时候,都会有人被水冲走。“掉下去的人说没就没了”,孙显才曾亲眼目睹有人被大水冲走。

    后来村里决定修桥解决这个问题,那是1987年,村里集资,大部分家庭只能拿出二三十元。刚参加工作、每月才60元工资的孙显才却一下子拿出了480元。当时,为修桥他去贷款300元。1988年桥建起来后,再没有一人被大水冲走,那座小桥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孙显才的父亲孙如楼说:“修路是家里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从我爷爷那辈人就开始义务修路了。”孙显才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去修路搭桥,那时爷爷对他说:“做好事,虽然没有报酬,但方便了他人,也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2004年,地税机构调整,乡镇地税所被撤销,孙显才来到距离家乡100多公里的禄劝县城工作。县城附近马豆沟的山泉很好喝,但是由于路窄、弯多、坡陡,很多来打水的人,都要拽着路边的草木,稍不小心就有危险,一些老人摔伤住进了医院。

    听说这个情况后,孙显才马上又“闲不住”了。他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拿起大锤、錾子、铁锹等工具去拓宽道路。碰见大块的石头,他就一块块的敲碎,垫成路基。有时石头太大,搬不动,砸不碎,孙显才就花钱雇来三四个小工。每个小工以前是每天30元的工钱,现在是每天100元,还要管上两顿饭。这让每个月2000多元工资,还要还1000多元房贷的孙显才“吃了紧”,生活十分节俭,脚上穿的胶鞋前后都破了洞,可孙显才却从没放弃修路。

    每个周末回老家,孙显才都会拿起工具去修路。他不仅给自己村子修路拓路,还帮周边的村子搭桥、修建排水沟等。大雨过后他还要去“看望”一下修好的路,看见山路被冲毁,他便又拿起工具修起来,不知道反复修了多少回。细心的孙显才还沿路造了很多休息台,“背水累了的人可以靠着休息一会”。马豆沟的山路修好后,他还找出5个水源点,修好道路,买来树苗栽在水源附近。走山路的村民为了感谢孙显才,从背篓里拿出几个胡萝卜、辣椒给他,他从来都不要。

    这些年,很多“老年协会”的老人上山背水,都会遇见正在默默修路的孙显才。2009年,“老年协会”评选“先进个人”,有位老干部去地税局打听“修路人”的姓名,才知道他叫孙显才,后来“破例”把才45岁的他评为“老年协会”的“先进个人”。

    作为地税局一名普通的税收管理员,孙显才经常走街串巷,普及税法。在工作上,孙显才是有“洁癖”的人。管户刘应平说:“我让他喝口水,他都不喝。更别提让他吃个烤洋芋了”。对此,孙显才却说:“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保持廉洁”。刘应平叹了口气,“唉,这个老孙呀,都哪跟哪呀,喝口水还能扯上什么廉洁不廉洁”。

    “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未少收过一分税钱,也从未出过一次差错。”禄劝县地税局纪检组长张世敏说。

    尽管生活并不宽裕,孙显才还资助过村子里的3个孩子,赡养村里的两位孤寡老人。

    孙显才修路的事情流传开来后,有媒体来采访他,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行善终归好”。

分享到:
银川一中学生做公益体验另类成长
公益活动中重新认识当代高中生
图片新闻
团情微讯
孙显才:义务修路搭桥的税务干部
龙腾中华青少年文化专列四度启程
山西阳泉发生一起煤矿瞒报事故
国开行北京分行向北京提供4亿元应急贷款
坦克炮神贾元友(下)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