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实习一个月,香港大一学生黄文浩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写满了“新发现”。有制度的差异,“公司的午睡真人性化”;也有生活的惊喜,“水饺4元有11个”!就要离开了,他翻看着记事本,自豪地对同伴说:“现在算是半个本地人。”
今年6月中旬,177名香港大学生通过“2012香港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来到广东13家企业参加暑假实习。这是一次感受差异、尝试融合的旅程,对于第一次踏入社会的香港大学生来讲是如此,对于第一次接受香港实习生的广东企业也是如此。
6月15日,黄文浩第一天“上班”,被分配到南航航空食品部的综合管理部。他的队友麦炜杰被分配在业务部。
像所有刚踏进社会的“新手”一样,俩人在部门会议时认真地做笔记,勤奋地完成“师傅”(俩人对带领他们工作的老员工的尊称)交代的任务。一天工作结束时,他们新奇地发现,这里太安静了。
香港是忙碌而喧闹的,上班时每个人各司其职,下班后便呼朋唤友玩乐。但公司坐落在广州北部,宽阔而静谧,让年轻躁动的心多了一分安定。
午睡与散步让他们印象深刻。在香港,吃完饭便到了下午上班时间。但广州公司的办公室,员工午饭过后便主动熄灯,争取40分钟的午睡时间。晚饭过后,老员工们会带着实习生绕着机务工程大楼走上两圈。“广州人原来这么注重健康”,麦炜杰决定,回到香港也坚持这一好习惯。
顺利融入公司后,香港学生渐渐崭露头角。公司最近组织“青年文明号”下基层活动,当看到方案沿袭以往套路,开展技能讲座、慈善送爱心等活动,黄文浩提出来:能否请机场的厨师们为基层员工传授营养知识?这个建议因为“很新潮”最终被采纳。而另一次,因为用了最新的软件为部门剪辑宣传视频,效率高而且画面效果更好,受到同事们的好评。
在业务部,麦炜杰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浏览同一个网站。他一个人要收集6月份澳洲线乘客的餐饮意见,翻译成中文,并提出整改意见,最终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师傅。“做得跟老员工一样快了”,这是他得到最开心的评价。
一个月的实习虽然短暂,但足以让他们擦掉以前对内地的印象。之前,黄文浩对内地企业印象最深的是“MADE IN CHINA”,“以为都是靠压低人工价格而进行的低成本竞争,但现在发现很多公司都在尝试转型,做自己的品牌。”麦炜杰则惊讶于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速度,置身其中,像在参与这个城市的改变。
南航此次接收的香港实习生多达20个,分别就读于香港12所高校。谈起这群香港年轻人,南航团委书记朱磊的评价是“视野开阔、有公益心”。公司要参加一个世界范围的青年活动,实习生们写的提案并不仅仅盯在业务上,而是关乎“碳排放”、“世界遗产”等更宏大的主题。
朱磊在跟同事闲聊时,得出了另一个结论:香港实习生更具有职业精神。自律性强,不好高骛远,“即使是明天辞职,他们也会把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据悉,此次香港大学生暑假来粤实习是团广东省委、省青联承接团中央、全国青联与香港中联办等联合实施的“2012香港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计划”项目。为了让香港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实习之旅,团省委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包括联系对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住宿和每人1500元的生活补助。
为了让香港学生尽快适应工作,每家接收企业都配备一名高管作为实习生的“工作指导员”;而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内地生活,招募了15名内地学生骨干作为“生活向导员”,保证每周不少于3次的电话联系和不少于1次的面对面交流。
“今年参与接收的13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香港大学生实习基地’。”团省委书记曾颖如介绍,接下来将探索项目标准化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一批“香港大学生实习基地”,推动香港大学生来粤实习阵地建设长期化、规范化。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谢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