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7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扬眉吐气的“别了,0!”

本报记者 来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31日   11 版)

    “中国人刚一回到奥运会,就迈出当仁不让的步伐,令人不安。”当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首金后,美国一家媒体作出了上述评论。

    对于许海峰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7月31日《中国青年报》的社论标题短促有力:“别了,0!”

    这是中国奥运代表团真正意义上的首金,社论作者已经抑制不住兴奋了。

    “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半个多世纪来背着奥运会‘零’的包袱的中国人,从此可以吐气扬眉了!”

    在电视仍未普及,更没有互联网的1984年,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这一重大消息,通过报纸和广播传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

    这个突破意味着一种终结,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开创。《中国青年报》的社论是这么写的:“年轻的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曾国强用百步穿杨的绝技和力举千钧的气概,把零的耻辱甩进了太平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结束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开创了中国人夺取奥林匹克金牌的历史。”

    社论还预言:“这是响亮的序曲,是更大胜利的前奏。”

    在随后的比赛中,这一豪气冲天的预言得以应验: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共获得15块金牌。当时的国人一定不会料到,24年后在本土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占据金牌榜总数第一的位置——这是另一种自豪。

    如今来到伦敦,国外媒体或许不再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感到不安了——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再是过去的“东亚病夫”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形象。

本报记者 来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7月31日 11 版

奥运会被无孔不入的商业化突破底线
没有罢工就算奥运礼物了
张娴重新归队不敢再浪费机会
奥运女子沙排比赛现场上演“雨中曲”
温布利不见奥运门票“遇冷”的影子
韩国箭客的平常心是这样练成的
扬眉吐气的“别了,0!”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