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大抵从这句口号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百废待兴,“蛇口之父”袁庚冒着风险,喊出这振聋发聩的12个字,大胆地为经济建设竖起鲜明的量度标尺——金钱与效率。
从深圳蛇口工业区一块红漆白底的简陋广告牌开始,这句口号传到了全国打工者、企业家、决策者的耳中。它曾经被粉刷在许许多多的厂区里,出现在庆祝建国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直到今天,依旧激励着在工业前线拼搏的人们。
观念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连基本温饱都没有解决的上世纪90年代,这句口号警醒人们不要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画饼充饥,强调先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关键是把生产力搞上去,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如果说深圳当年提出的诸多市场经济的口号可能过时,那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永远不会过时,在今天依然具有特别的意义。
观念三:敢为天下先
深圳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不仅为改革开放探索出宝贵的实践经验,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这个南方海滨城市开始,改革最原始的魄力与勇气蔓延至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也因此“由一种做法成为一种模式”。
观念四: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立命之本,有的依托历史,有的眷恋文化,年轻的深圳时刻注目的,则是改革与创新。自诞生之日起,这座城市的定位就是中国的实验室,是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精神如胎记一般,已经伴随着深圳走过了32个春秋。
观念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在这个曾经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里,如今每年的11月都是它的“读书月”。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核心区,屹立的是世界一流的书城,橙黄色的灯光在24小时书店里彻夜不灭。走过了经济迅猛发展的岁月之后,深圳开始自觉自省,重塑城市的新形象。
观念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在前线闯荡的改革者说,这句口号是鼓励改革的信号,让面临困境的改革者抛却顾虑,挺直腰板。历经人生起伏的打工者说,只有深圳才把他们的失败当成财富,让他们在跌倒之后再次坦荡前行。“只有深圳人知道,这种容错的氛围,对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的城市是多么重要!”
观念七: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城市只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存的载体或舞台,文化活动则使人们进行最深层次的沟通。在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同时,深圳也将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联结到了一起。人们在文化活动中一起产生共同的想象,一座城市慢慢变成一个文明的共同体。
观念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诗意的口号原是一句古老的印度谚语,经深圳义工联宣传之后,在深圳普通市民中广为流传。这句口号是深圳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学习雷锋好榜样’在当代的社会心理环境下,必须找到既时尚又富有感染力的‘特区注解’。”
观念九: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这句话是从深圳的一位外来工嘴里喊出来的。写下这句口号时,她还没有深圳户籍,但是她却说“从未感到自己与深圳有距离”。后来,这句话为深圳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赢得了掌声,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深圳与世界零距离。
观念十:来了,就是深圳人
在这座没有方言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是主人翁,他们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将一个小渔村建成如今人口千万的世界级大都会,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正是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归属感的真实写照。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名字,都印在写有深圳的身份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