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亲临赛场,才能真切感受到英国人对赛艇这项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距离比赛开始还有1个小时,位于伦敦西南郊的多尼湖岸边就已经坐满了2.5万多名观众。河对岸,一群绵羊正在散步觅食,它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修长的赛艇将在身边的湖水中迅疾驶过。
今天上午的天气很好,微风,凉爽,湖面波澜不惊。但赛艇女子四人双桨上届冠军中国队却似乎辜负了如此良辰美景。出发后,乌克兰队迅速占据领先位置,中国赛艇被甩在倒数第二,并再无反超余力。
“我本来以为,我们练得和4年前差不多了,挺有信心的,想在这次比赛中再创造一个奇迹。”中国选手金紫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有些哽咽,“没有想到对手的实力会这么强,大家已经尽力了,但差距还是很大。”
目标远大无奈现实艰难
中国女子四人双桨艇的颓势早在预赛阶段就有体现:小组赛第四的成绩,让姑娘们必须通过复活赛才能晋级决赛。尽管这条艇最终出现在决赛赛道,但比之4年前的辉煌已经相去甚远。4年前,这条艇绝地反击,在最后100米超越对手。赛后,4位姑娘又笑又叫,为满足记者的采访要求几乎花了1个小时才走完混合采访区。如今,只是奚爱华换成田靓,但4年前的风光早已烟消云散。
中国水上运动的历史性突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天作之合”孟关良和杨文军在男子双人划艇500米比赛中拼到金牌。随后,眼见“精英培养模式”奏效的水上中心加大了投入力度,北京奥运会中国水上运动喜迎大丰收:孟杨组合卫冕、女子赛艇四人双桨登顶以及青岛赛区殷剑在女子帆板项目上带来的惊喜,都让中国水上运动爱好者感觉中国水上运动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据记者了解,北京奥运总结会上,时任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韦迪还提出了“伦敦奥运会争取冲击5枚金牌”的设想。原因也很简单:北京奥运会还有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和女子双人双桨两个原本有希望夺金的项目失手了。
但从本届伦敦奥运会中国水上项目各艇的表现来看,“冲击5枚金牌”的目标实在过于遥远。迄今为止,水上项目还没有金牌入账,随后即将进行的比赛,中国艇的金牌竞争力也不足。一旦这届奥运会水上项目“全军覆没”,水上中心的下一个奥运周期又将充满变数。
理念落后反衬基础薄弱
“我国水上运动和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训练理念方面。我和韦迪交接时,他也强调了这个问题。但先进理念不是一个奥运周期就能普及的,欧洲水上强国在这方面都有上百年的积累了。”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渡在带队出征伦敦奥运会之前曾与记者有过一次详谈,“欧洲小孩六七岁就开始接触赛艇,对器材、对水的理解已经是自然反应了。他们国家队层面的选材还要看运动员腿和腰的长度,我们到不了这个层次,咱们的赛艇运动员都是13岁到15岁开始转项目练赛艇的。前两年德国一个外教到我们队里来,看了我们所有的训练数据,就说了一句话,‘没有可能出成绩’。”
医学专家和运动训练学专家的研究结果是,人在14岁左右,神经传导系统接近定型,在此之后再练皮划艇或者赛艇效果绝不会很好,“生理机能是没法补的”。
据德国教练介绍,德国队赛艇运动员动作有标准,王渡说:“人家100个人动作都一样,我们10个人动作全不一样。”
不仅仅是动作标准的问题,中国国内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无法为队伍提供器材帮助,也是水上运动基础薄弱的原因之一。“德国一条艇4个人,细看每个位置都不一样,都是为运动员量身定做的,我们也请国外的专家来帮我们调艇,但做不到人家那么细致。”王渡说。
文化水平决定能力差异
“按照我们现在这种培养体制,可能赛艇和皮划艇还相对好办一点,起码能练到世界前8名的水平,但是帆船和帆板就相当困难了。”王渡感慨说,“欧洲人喜欢水上运动,因为这项运动意味着人、器材和自然的三者合一。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项非常有趣味性的运动。比如帆船帆板,运动员出发后马上要根据风向选择路线、选择技术,体能和智慧要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应用,脑子不好使、反应慢是绝对不行的。”
在欧美运动专家看来,高水平水上运动员的知识层次包括流体力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而中国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即便是教练员也只是根据经验对队员作出指导和调整,自身并不具备应有的理论基础。
“我们有些教练员甚至连艇上的部件都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更看不懂科研人员提供的数据,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挑几个队员练几年去打全运会。这和国外这项运动开展的轨迹完全相反。”王渡说,“比如女子四人双桨这条艇,有氧训练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要求运动量,什么时候又需要放松?我们都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要想推广水上项目,只靠竞技体育层面很难办到。”
“精英模式”难救项目普及
“当初我们体育界高层制定的目标,就是要参加所有奥运项目,要‘高大全’,不管项目是否适合在我们国家开展。”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奥运金牌,但不能为了奥运金牌忽视自身条件。没有经济条件和必要性的项目,要考虑先走群众路线,而不是直接搞竞技体育的精英模式。”
仍以赛艇运动为例,清华和北大两所国内著名高校多年前还搞过赛艇对抗赛,也算开始了普及工作,孰料近年来这项对抗赛踪影全无——并非学生不愿意接触赛艇比赛,但若连最简单的训练条件都不具备,各利益方还要纠缠其中,“倒不如直接砍掉省心省事”。
“现在有人在做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只不过暂时还不能给出特别翔实的证据。我自己还是倾向于相信这一点,就是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很多时候不像我们宣传的那么有力度。”卢元镇说,“对老百姓来说,似乎不存在今天看谁拿了奥运金牌,明天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大大增加的情况。国内大型运动会对全民健身的刺激作用也不是很大,因果关系不是那么明确,至少不如政府部门预期的那样。所以,在现阶段,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对竞技体育的投入,将更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投入到全民健身中去。”
“水上项目毕竟是舶来品,我们虽然有了4块奥运金牌,但还是一个水上运动穷国,水上项目的推广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王渡说,“接下来,中心要做一些规范性的工作,比如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参考国外专家的意见来制订标准,建立一个从评价到监测再到反馈和修订的训练体系。但因为我们的基础太薄弱,所以可能需要至少两个奥运周期才能完成这些工作。”
本报伦敦8月1日电
特派记者 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