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后WTO时代:规则改变中国

本报记者 包丽敏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03日   01 版)

    开栏的话

    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之巨变,有目共睹。这十年,是科学发展观探索与成熟的关键十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峻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排除重重干扰,化解种种危机,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持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十年间,中国已从一个努力争取参与世界贸易游戏规则的“丑小鸭”,成长为经济全球化中的“优等生”,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生改善,“神舟”飞天、“蛟龙”入海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福祉谋求了更大的空间。这一切都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作为中国主流媒体,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这十年·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栏目,透过百姓的视角和感受,梳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探寻历史发展的真实脉络,以寻求未来更加扎实稳健的国家发展之路。

    如果没有张玉卿在北京见证和参与的那场“革命”,江苏外贸小商人刘琴或许至今还在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

    她奔波于东南亚国家,将牛仔布面料贩卖给那里的成衣工,自己找到客源,拿到订单,却没有外贸权。当时她只能割让一部分利润,向当地的外贸公司缴纳“代理费”。

    但现在不同了。“做外贸,每个人都有机会。”她说。

    过去,外贸权一度由少数外贸总公司垄断,一般企业面对的是计划、配额、许可、内部审批,是“三六九等、层次分明”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曾赋予外贸审批机构巨大的权力,有一位负责审批的官员,不打网球却得了一种叫“网球肘”的病,就因为每天在批文上签字签得太多。

    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对“中国的外经贸体制作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合资企业,甚至自然人,都被允许从事外贸。“这一做法使得我国在贸易权上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原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说。

    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谈判取得成功仅半个月后,张玉卿当时所在的外经贸部即开启了大规模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随后扩展至其他各部委,历时近两年,涉及3000多部法律法规。目标就是改造在计划经济下的那套规则,要尽快跟基于市场经济的WTO规则对接、匹配。

    “毫不夸张地说,清理法律法规和制定新的外贸制度,就像是一场革命。”张玉卿始终这样认为。

    这场“革命”某种程度上确实革了外经贸部的“命”。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第469天——2003年3月25日清晨,没有任何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牌子悄然摘下,换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牌子。

    这样的“革命”其实是中国改革一路走来的某种必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WTO的前身)时,并没有像一些东欧计划经济国家那样采取不触及国家内部体制的“进口承诺”方式,而选择以“关税减让”的方式,让关税起到杠杆调节作用。在张玉卿看来,“这说明当时的决策就是朝着市场经济方向去的”。尽管那时“市场经济”还是个敏感词,直到1992年才被写进十四大报告。

    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一再重申,中国入世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以外力来推动内部的改革。中国改革的重要智囊人物迟福林也曾表示,入世将带来中国全面的体制性开放,而全面的体制性开放将倒逼改革,“中国加入WTO锁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速度”。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句话更被写进了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

    众多观察者相信,加入WTO对于中国的意义,绝不仅仅关乎贸易;它给国人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具体而微的各种条款,更是构筑市场经济基石的“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法治精神”等规则和理念。

    这些规则“溢”出了外经贸领域。

    人们从浩繁的入世文件中发现,绝大部分条款均是对政府行为的规范。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张智新评论说:“原来市场经济首先不是对公民个人或者企业的要求,而是对政府的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2003年即进行了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为方向的政府机构改革;2007年十七大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3月开启了又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两次改革被众多评论者视为“管制型”政府的逐渐转型。

    十多年来,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继出台;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等领域引入司法审查制度,允许司法部门挑战行政部门;法律法规出台前开始公开征求意见……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如此大的精力来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为学习WTO规则投入如此大的财力、物力。”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研究所所长、WTO专家组专家Thomas Cottier曾这样说。

    张玉卿曾经见证中国入世的全过程,并且是中国公民在WTO专家组任职的第一人。在中国入世十周年时,早已从商务部(原外经贸部)退休的张玉卿写了一篇文章《WTO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他认为,显而易见的是进出口总额和GDP数字的惊人增长,但更多的改变则是无法用数据来描述的。

    “WTO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际组织,一套法律制度,一种经济运行规范。”张玉卿说,“它所体现的理念和规则,有必要推广到经济以外的领域,这对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很重要。”

    他如今想再写一篇文章,探讨中国入世后下一个十年的路该怎么走。不过,“这篇文章可不好写”。

分享到:
后WTO时代:规则改变中国
党的十六大召开:历史掀开新一页
全国非公团建工作年中推进会举行
十年慈善路“行政零支出”
举重若轻 “双保险”锁住金牌
同室操戈 “双子星”奉献经典
武断的指责会阻隔理解的善意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