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风口,木材厂老板蔡贾松早就对风“麻痹”了。每逢消防队员上门提醒注意防火安全时,他总认为是没事找事。
直到有一天深夜,怒吼的11级狂风吵得老蔡睡不着觉,他到堆满木材的院子里走动,望见院角的锯末和树皮堆上火星飞溅,这才慌了神。
就在回屋叫人灭火的瞬间,老蔡发现,院角已燃成了一条火龙,狂风把火龙吹散成无数的小火球,在地面翻滚,在空中飞窜,落进木材里迅速燃起新的火苗……
5分钟后,阿拉山口口岸消防大队官兵赶到现场。火光冲天,浓烟让人窒息,老蔡吓得胆颤心惊:原本能喷射30余米的消防水枪,在狂风中竟散成了水雾,五六个人抱一支水枪仍被吹得东倒西歪,一颗颗火球不时从消防队员头顶飞过,巨大的火龙几乎要将消防战士吞噬……
直到早晨9时,明火才被全部扑灭。浓烟把消防队员熏得浑身漆黑,狂风吹起战斗服的护颈,所有人的颈部都密密麻麻地布满被火灼伤的小水泡。
据气象部门统计,阿拉山口常年8级以上大风多达160多天,最大瞬间风力可达12级以上。
风大惹火,助火为虐,阿拉山口口岸70%以上的火灾都发生在大风天里,且极难扑救。
一条高峻的山岭被拦腰切断,形成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两山为峙的局面,阿拉山口恰好居其中心,以“喇叭口”的形状向哈萨克斯坦敞开,形成了我国有名的大风口。
当地人谈风色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油罐车会被刮得翻跟头、灯柱被连根拔起、三轮摩托能刮出10余米远。
然而,与阿拉山口口岸重要的经济地位相比,狂风只能甘拜下风。
阿拉山口是全国唯一的集石油管道、铁路、公路三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陆桥经济带和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前沿。2011年,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首次超过满洲里,成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而跨国石油管线——中哈石油管道的顺利运营,更使得阿拉山口口岸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通道。
口岸人被火烧怕了。一场12级的大风有时会引发6处火灾,把堆满货物的库房燃得仅剩一堆捆扎货物的铁丝圈。在2002年正式组建中队之前的8年间,阿拉山口口岸消防大队仅有两名干部和1辆消防车,面对疯狂的火舌,犹如杯水车薪。
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和宿舍,流动的消防车成了办公室,夜晚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入眠。山口自然条件恶劣,白天,他们冒严寒酷暑、顶飞沙走石,渴了就喝口自来水,饿了啃口干馕充饥。他们既当防火监督员,又当灭火战斗员,不厌其烦地向单位和住户宣传消防知识,对防火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进行检查。
在阿拉山口,哪怕是一支烟蒂,也能酿成一场大火。
距离阿拉山口最近的博乐市在80公里外,消防中队成立以前,发生大火时只能由博乐市消防大队派车紧急增援。
2003年夏,一处露天堆放棉麻的仓库着火,时任博乐消防大队干部舒金安带领两辆消防车紧急增援。
两山夹击的狂风吹过阿拉山口,沿着艾比湖畔一路横冲直撞,让这80公里路变得异常难熬。行至半路,狂风卷起沙土漫天飞舞,能见度不足两米。
令人胆颤的情景出现了。狂风把消防车的大玻璃窗刮得不断往里凹,短时间内,“嘭嘭嘭”,整片玻璃砸向舒金安和两名消防战士脸上,把他们的脸割出许多血口。
道路两侧停着被迫滞留的客货车辆,救火救命的消防车向前疾驰。冷风“呼呼”往车里灌,驾驶员戴上呼吸面罩继续开车,舒金安和消防战士则把战斗服套在头上,狂风中小心指路。为防止狂风将后玻璃窗刮碎伤人,他们砸破了所有玻璃窗。
因为距离远,一次次艰难的救援经历并不能改变火势的急速蔓延。
风口阿拉山口太特殊了,在狂风助力下,建筑体之间的起火间隔也超乎人们想象,狂风把熊熊燃烧的大小火球吹向下风口,稍不注意,几百米外的建筑体就可能难逃火球的侵袭。
口岸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王国升说:“通常,从起火点开始,我们要追出去1公里多,沿线的垃圾、杂草、锯末,都有可能重燃一场大火。”
别的地方消防战士是“闻警必出”,阿拉山口的消防战士却是“闻风必出”。每到大风天,印有“大风天气请注意用火安全”字样的消防巡逻车就紧急上路了。
都说水火不容,阿拉山口狂风吹到兴头上,丝毫不肯对水低头,它把水打散成雾,轻柔地滴落在火龙上。遇到大风天,水无能为力,最有效办法就是用沙土掩埋水苗。
2008年,口岸专门为消防大队配备了1辆铲车,这个在消防采购单上难觅踪迹的“特种车辆”,被业内戏称为“消防第一铲”。大队还专门编写了《大风天气火灾扑救战术》、《大风天气消防车、铲车联用扑救建筑密集区火灾战术》。
如何立足大风天实际搞好火灾防控工作是口岸消防大队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不夸张地说,从1994年阿拉山口成立消防科、2004年成立消防大队以来,历任消防大队长都坦言“被大风逼出神经衰弱的焦虑症”。
单靠消防的力量很难扑救。大队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构建社会各界共同防控火灾的机制体系,打一场旷日持久、战大风抗火魔的全民消防战争。
“大风天禁火令”和“大风天气火灾扑救社会联动机制”应运而生。联动机制由阿拉山口口岸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将口岸现有适合处置灾害事故的铲车、挖掘机等车辆统一调配使用,口岸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单位均组成义务消防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口岸强风特种气象条件下科学灭火。
每逢大风天,看到“消防巡逻队”穿梭在口岸的大街小巷和角角落落,四川人陈先进都会感到“安心”。受益于国门经济的快速发展,他的3个女儿如今都从事对外边境贸易的工作。
口岸人早已把中哈国门上这群斗火的消防勇士当成最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