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丰收的麦子,赵俊昂脸上一直挂着笑。
41岁的赵俊昂是汾河湾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当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领跑者。他早年曾带领本地100多名团员青年在外承包工程,挣得千万家产。这几年,他弃商务农,回到老家河南省项城市汾河湾村,承包土地,从不足1000亩发展到4000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河南的发展。2011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赵俊昂有些兴奋:“国家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看来粮食更有种头了。”
在河南,像赵俊昂这样的种粮大户很多。2011年,团河南省委联合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单位共同开展了河南粮食高产青年竞赛活动,最后评选出了“河南粮食高产青年种粮大户”10名,评选出“河南粮食高产青年种植能手”50名。
“建设中原经济区,青年是最主要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侯红说,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发展绘就了美好前景,也为青年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需要充分发挥青年后备军、生力军作用,为广大青年增长才干、发展事业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
“基层太需要青年了”
在河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把农村当成实现梦想的地方。可从前,如果家里出了大学生,毕业回乡发展,根本没法儿让亲戚朋友理解。
27岁的胡星是潢川县隆古乡人,从郑州大学音乐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10年2月下旬,他毅然收拾行李,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他在外面犯错了?他上的啥大学啊,要是中的话,还回来种地?”面对种种猜疑,胡星迷茫过:“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回来创业,到底是对还是错?”
胡星回乡创业,选择了种植大棚蔬菜。他流转土地100余亩,成立了“隆古乡大学生创业园”潢川县方正种植专业合作社无公害果蔬基地。
一次,老村主任李广福看着胡星说:“可有人才回来了。基层太需要青年,太需要大学生了。”这让迷茫的胡星有了信心:在农村,乡亲们真是拿你当人才。
胡星的合作社越做越大,总投资近300万元,第一年销售额已达30余万元,带动潢川县隆古乡徐庄、中心、隆古3个行政村2000余名村民走上致富之路。去年,当地农业部门给了他一个菜篮子工程项目。他利用这个项目的50万元资金,扩大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规模,带动了更多父老乡亲就业和致富。
在田间地头的两年多里,胡星付出了汗水,遇到过挫折,也收获了荣誉。2011年5月4日,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第15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
“现在,父母对我当初的决定还是不理解,但都很支持我。去年盖大棚的时候,资金不够了,村里有一个大爷,把攒了一辈子的4万块钱给了我,年货都没办;另一位大爷,也支持我7000元。”胡星对父老乡亲的支持满怀感激。
胡星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遇。他还建议在校大学生:“就业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不要盲目地往都市看,也要回过头看看农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农村当成实现梦想的地方。
目前,胡星所在的当地团组织,正在通过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创建大学生创业园等措施,鼓励任期已满的大学生村干部到基层创业。
在河南农村,像胡星这样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团河南省委组织开展的“金土地”河南省千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项目,去年共培养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189名,选取农村青年科技创业带头人839名,评选“河南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60名。
今年五四青年节,胡星收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亲切勉励。卢展工问候胡星的同时,也对全省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期望有更多的青年投身基层建功创业。
打造“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建设中原经济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河南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的同时,也面临发展瓶颈。
团河南省委2011年开展的专项调查统计显示,全省有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两万多家,约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分之二,覆盖带动50余万名农村青年。但相当部分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多重困难,主要表现为规模较小、内部机制不健全、专业运作人才缺乏、融资困难等。
这些都是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合作社走向联合,势在必行。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应运而生。
一养苑农副产品超市是河南省第一家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直营连锁超市。超市所有的商品都由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中的成员直接提供。
老板陶建富原先自己经营一家养猪合作社,但产品销售总是不畅。2011年12月,在团河南省委的帮助下,他成立了自己的超市,并和其他合作社进行合作。“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进入超市的门槛,合作社和消费者都能从中得到实惠。”陶建富说。
“和其他青年群体一样,农村青年也怀揣创业梦想和事业追求,一旦找到合适的平台,他们就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侯红说,团河南省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打造服务农村青年发展的全新平台。刚成立的联合会积极开展各类“农商合作”活动,着力打造“田间直供市场”的新型流通方式,力求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成本高的难题。
今年四五月份,草莓丰收,一些果农却为销售急得睡不好。这时,团组织“雪中送炭”,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牵线搭桥,在沃尔玛超市设立了专门销售窗口,销售形势立马好转。据统计,全省草莓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今年70%左右都是通过这个平台销售出去的。
良种是丰收高产的科技保证。团河南省委经多方努力,促成了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与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为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质的蔬菜种子,同时提供配套的栽培技术服务。
今年以来,全省团组织推选的20名从事蔬菜种植相关业务的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了“上海种都”示范项目培训班。扶沟县平安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跃中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成为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示范种植户”与“种子经销户”。
青农联自成立以来,联合会紧紧围绕广大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求,创新组织化动员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的优势,积极协同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等单位深入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技术服务活动40余次;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建立农业技术远程视频诊断系统,结合合作社的生产需要,及时提供预约诊断、挂号诊断等多样化服务。
联合会还筛选沃尔玛公司、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近50家上下游企业作为农资(农产品)供销合作单位,开展供销活动16次;结合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工作,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对有相关需求的合作社进行贷款申请登记,协助受理贷款项目近400个,直接或间接服务了2400余个合作社的生产发展,覆盖农村青年近4万人。
激活新形势下团组织神经末梢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河南各级团组织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着力破解基层组织“高位截瘫”难题。
今年4月6日,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仙鸿果业青年合作社举办瓜果种植技术培训班,吸引了十里八乡的年轻人前来听课。利用合作社场地资源、由合作社的技术专家现场授课,这个主意,是合作社的领头人黄春花主动向镇团委提出来的。
小黄是紫陵镇团委委员,兼职团干部。小黄一心想做些事,但镇团委经费紧张、活动场地缺乏,小黄便打起了自家合作社的主意。
像黄春花这样不拿一分钱工资、积极为乡镇团委开展工作的兼职团干部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20316名青年能人、青年企业家、大学生村干部等“体制外”优秀青年成为乡镇团委班子成员。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行政编制减少,加上青年人流动性增强等原因,很多乡镇团组织力量减弱。”团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赵茂军告诉记者,那时大部分乡镇团委都只有一名兼职的团委书记,基层团组织工作很难开展,出现无人员办事、无资源办事的困局。
为激活团组织的“神经末梢”,着力破解团组织建设上的“高位截瘫”现象,团中央适时推出了乡镇组织格局创新的统一部署,团河南省委结合实际,认真筹划,着力落实。人从哪里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不可能再向行政部门要人。
“我们决定走出‘体制内’范畴,从当地青年能人、青年企业家、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村干部等各种青年人才中选拔兼职团干。”赵茂军说,这样一来,团干部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农民专合组织带头人、外出务工青年优秀代表、企业团青工作负责人比例明显增加。基层团组织不仅有人做事,而且有能力、有资源办事,更加有利于乡镇、街道团委整合资源开展工作。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伴随着产业、资本、技术迅速向河南地区转移,返乡创业就业的务工青年和本地农村青年开始向产业集聚区流动。
河南省外出务工青年高达1700多万。为影响、引导这些青年,团河南省委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了“三网合一”的团组织覆盖模式,即针对外出务工青年、产业集聚区和非公企业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青年分别建立了驻外团工委、产业集聚区团工委、农村青年专业合作社团工委。
目前,河南已建立省市县三级驻外团工委422个;在全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建立团组织172家;河南省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已吸纳会员600个,覆盖农村青年近4万人。
同时,河南省先后选派五批197名省市两级团的机关干部和152名高校团干部脱产到县级团委驻点挂职,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突出解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问题。
侯红表示,下一步将着重研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伴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序推进,大胆创新社区团组织的设置模式,扩大基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同时加快在全省十个新区、180个产业集聚区、青年自组织以及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建团步伐,积极服务广大青少年。
新乡市、许昌市、鹤壁市等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先行一步。当地团组织坚持“农村社区建在哪里,社区团组织就设到哪里”。针对“融合型”、“合并型”、“集聚型”等社区建设模式,团组织打破了原行政村界限,灵活设置基层团组织,并根据团员从业等情况,设立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特色团支部和团小组,使团的组织和团的工作覆盖社区各类组织。
据统计,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项目实施推动团组织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规范化、持久化,全省团组织共实施了青年人才培育、青年就业创业等10个重点类别的116个工作项目,共募集社会资金10.8亿元、政府资金655.6万元,受益青少年达930万。
“共青团工作有成效,就是要按中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在落实、运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以实际的成效来取信于青年、取信于人民。”今年4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团省委和全省共青团工作予以肯定,并提出了希望。
本报记者 潘志贤 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