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冰点特稿第847期

举不起的重

本报记者 李斐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08日   12 版)

    厦门体育运动学校内练举重的孩子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CFP供图

    王明娟

    周俊图片来源于网络

    祖尔菲亚

    吴景彪

    周俊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样,把过肩的长发拢成一束,歪歪地盘在头顶,用一根黄色皮筋套住。不同的是,这次她特意在后脑勺的碎头发上,别了一个画着卡通图案的粉红色发夹。

    更不同的是,这是在英国伦敦,这个17岁的姑娘,作为中国女子举重队的一员,即将出发去参加53公斤级比赛。

    7月29日,伦敦奥运会迎来第一个排满赛程的周末。

    前一天,与周俊同住奥运村一间套房的队友王明娟获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的金牌。新闻里反复播放着她夺冠后的笑脸画面,夹在欢呼声和掌声之中,定格在当日的头条。

    从抵达伦敦那天起,周俊兴奋地打了一通又一通电话给住在湖北大山里的爸爸妈妈,想告诉他们自己的比赛时间。但这个没怎么出过国的姑娘似乎总也搞不清楚时差的算法,害得父亲周立平不得不一遍遍重新记下观看时间,“一会儿打电话说是10点,一会儿又打来说晚上10点,又改成早上6点,比赛前打的那些电话,净说时间了。”

    终于搞明白了,北京时间7月29日晚上6点。电视转播里,穿着印有China字样运动服的周俊,与不同国家的选手一起排队走进赛场。这位父亲看到了别着粉色发夹的女儿,走上如大剧院般的伦敦ExCeL体育馆比赛台,面对她人生第一次的奥运比赛。

    失败

    第一次登台的周俊给人留下的最直观印象是——紧张。

    虽然作为B组最后一个出场选手,她有充足的时间放松,但坐在现场的记者看到,台上的她“一边的脸颊还在痉挛抽搐”。

    后来周俊回忆说,这种紧张来自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腰、腿、手臂,甚至脸。“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身体状况太糟糕了”。

    她不知道怎么抑制紧张情绪,毫无这方面的经验。要知道,这才是她第三次参加国际大赛,她此前为数不多的出国比赛,去的还是并不遥远的吉尔吉斯斯坦和韩国。

    其实,她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出现在伦敦奥运会的赛台上。

    奥运会开幕前20天,她上网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参赛运动员名单里,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

    这个2009年才开始专业训练的举重运动员,虽然进步迅速,很快拿下了亚洲青年锦标赛的3块金牌,但这样,就可以参加奥运会了吗?

    有人拿这个问题去问周俊所在的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他的回复很简单:“这个嘛,听总局的一些考虑,中心的一些考虑,哈哈,反正是听安排吧。”

    而当有人真的去问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时,他又把球踢回湖北:“湖北体育局认为周俊近期练得好,我们只能尊重湖北体育局的意见。”

    对着摄像机镜头,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打起精神说:“周俊潜力很大,我们希望她能取得好成绩。”

    不过,当有人把周俊参加奥运会的消息告诉她在湖北宜昌的教练赵杰时,他的反应简单干脆:“你有没有搞错哦!”

    直到2009年,周俊才由他送到湖北省队。她也没有像其他队员那样备战奥运会,今年在完成了上半年的比赛任务以后,她原本在按部就班地调整,准备今年的冬训,迎接明年的全运会。

    她打电话给爸爸的时候说,自己是“顶了受伤队友田源的名额,不是凭自己的实力”。这也是湖北举重队给出的答案。

    但即便有了答案,周俊依然不安地发短信给赵杰:“飞机还没飞,他们会不会临时又换人啊?”

    现在,脚下就是伦敦ExCeL体育馆的地板,结结实实,这一切都是真的。在走上比赛台之前,周俊握紧拳头,冲着前方大吼了一声,给自己打气。

    这一切, 都被她前面的摄像机拍摄下来。

    比赛之前她还跟室友王明娟抱怨过,“举重台上怎么还有两个摄像头啊!真不习惯!”

    “那是给转播用的嘛。”比她年长10岁的王明娟虽然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与周俊恰好相反,她有丰富的大赛经验,是四届世锦赛的冠军,却连续两届没有机会在奥运会上亮相。这次“运气”终于眷顾了她,该她来比了。

    她对同样“幸运”入选的队友小妹妹说:“没关系,上面是强化玻璃,你比赛时拿杠铃可劲儿砸,都砸不坏!”

    周俊走到赛台中央,地板上就是她即将挑战的95公斤杠铃,以及那个她还不习惯的摄像头。

    摄像头记录下周俊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她抿着嘴,上身的肌肉被红色运动服紧绷凸显。她大喊一声,“嗷”,杠铃离开了地面。

    这个动作无数次出现在她的日常生活里。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周俊每天的功课就是不断重复这个简单却艰难的动作。

    在教练赵杰看来,这对周俊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他第一次见到这个学生时,她正在参加体校的立定跳远考试。那时候身高才一米四左右的周俊,一下子跳了两米多远。

    赵杰骄傲地跟记者说,自己的学生非常有天赋:才17岁,已经成了亚洲青年锦标赛的挺举、抓举、总成绩三项冠军,一口气就是3块金牌。

    但这次在伦敦,好像没有那么顺利。杠铃没等高过周俊的身体,就重重地砸在了地板上。

    周俊头顶的显示屏,迅速记下她在奥运会上得到的第一个成绩——在试举重量95公斤这个数字上,出现了一道表示失败的横线。

    再败

    在湖北宜昌秭归县的山里,周俊家没有有线电视。一家人早早被接走,在挂着“周俊加油”标语和彩旗的县城酒店看比赛。电视上的女儿跟平时爱笑的样子不太一样,“太严肃了”。

    周俊第一次试举失利,转身走向后台。从电视上,父亲周立平看到女儿扶了一下腰,这让他开始担心,“周俊说过,腰受过伤,没有好透”。

    这位父亲还不知道,就在赛场后台,周俊在热身时抓举92公斤扭到了腰,“腰不行了,动不了,用冰敷,躺了一会儿,疼得上台顶不住了”。

    休息了一会儿,周俊站起身第二次走向赛台。毕竟,好不容易来一次奥运会,“不管怎么样,我也要完成试举。”周俊说。

    其实,她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奥运会的开把就是95公斤。“这是教练的决定。”每当有人问她这个问题,她都会这么回答。

    这还只是这个谜一样的奥运过客身上的问号之一。就连国际举联竞赛主任、伦敦奥运会技术代表阿提拉都忍不住发问:“为什么她只报名150公斤参加B组的比赛?在我的记忆中,奥运会上从未有人在B组拿到金牌。”

    这个资深行家不理解,这一级别抓举奥运会纪录才100公斤,干嘛给周俊的试举重量定这么高?

    在各方疑惑中,周俊再一次走到95公斤的杠铃面前。她似乎不敢低头看杠铃,再一次握紧了拳头,全身绷紧。

    把重量扛过身体,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老家干农活儿的时候,这个家里的独生女一弯腰就能扛起比自己还高的背篓,一口气站起来。

    周俊咬着嘴唇,双手在杠铃上来回搓动。周俊的母亲刘小艳说,每次看到周俊的手都非常心疼,“上面起的水泡,比干农活儿的时候都多”。

    周俊抬起头,面朝整个体育馆。不过除了眼前的裁判,她并不能看到更多人。这个叫做ExCeL的地方平时被英国人用于办展览,所以改造成体育馆后,也跟其他亮敞的体育馆不同,聚光灯全打在赛台上,台下观众席是黑压压的。坐在媒体席的记者说,这感觉跟去大剧院看戏似的,“就像一个大舞台一样”。

    就在这个舞台上,周俊的室友王明娟昨天高高举起了杠铃,骄傲地拿到了冠军。直到周俊上场的时候,电视新闻里还在反复播放着她举着金牌抿嘴笑的样子。

    站在一样的地方,周俊却始终没能冲着镜头露个笑脸。她皱着眉头,吃力地蹲在地上,铆足劲儿想把杠铃拎过头顶,可还没等她站起来,杠铃就又结实地砸在地板上,顺带拉着周俊倒下,双膝着地,瘫坐在赛台上。

    显示屏上,又一个95公斤上画了一道横线。

    第二次的失败让周俊涨红了脸。她低着头,迅速从地板上爬起来,扭身走向后台,准备最后一次试举。

    三败

    第三次走上赛台的时候,台下她看不清的那些黑压压一片的观众开始为她鼓掌。这些从没见过这个湖北姑娘的陌生人,为第一次来到英国的她加油。

    可就在她坐着大巴车去机场,准备乘飞机飞往这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家时,这个不常出国的姑娘还偷偷在角落里抹泪。

    直到这场比赛开始之前,她都还一直在打退堂鼓。自从入选国家队,她的微博就连发了几条自言自语的话:“你能顶住么?”、“最苦的时候是怎么过来的?”、“在我无力的时候要学会咬牙,狠住霸气。”

    奥运会开赛前20天接到比赛通知,从未进行过奥运集训的周俊开始了高强度的两周训练。“之前我腰伤了一直在调,第一周上大量,我的腰疼得我,唉,我告诉自己要顶下去。”赛后周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其实我真的胆怯过,害怕过,中间也想过退出,但是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咬牙顶下去,既然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再难再苦你都要顶下去。”周俊说,“我当时就想不管奥运会结果怎么样,我一定要练好,所以每天都咬牙坚持着。”

    尽管她这么努力地训练,失败还是裹在她熟悉的镁粉味道里,在全场的掌声里,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周俊的双手在镁粉盒里摩挲着。这个小姑娘总觉得自己的手长得不好看,因为从小在家干农活儿,“在家里要喂猪什么的,拎个比我还高的猪食桶跑来跑去”,“10个手指头都被砍过,不好看”。

    住在山上的时候,小周俊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路程,到山下的小学上课。晚上放学天黑了,没有同伴儿的她就“特别特别害怕”,只能一口气拼命往山上跑,一天要跑五六个小时。路上如果饿了,就“扒别人田里的红薯吃”。

    这让她练就了好腿力,因而入选县城体校。练了一段时间田径后,她改练举重。虽然这让她的手掌长出许多水泡,但相比起来,这项夹杂着镁粉味道的运动“挺好玩的,轻松多了”。

    在那个聚光灯直射的舞台上,周俊第三次弯下身子,试图去战胜眼前的杠铃。

    许多台摄像机对准了她,看这位尚未成年的少女能否举起远远超过她体重的重量。

    周立平知道,自己的女儿很有力气。11岁的时候,她放暑假回家,周立平笑着对小周俊说,来,我要检查一下你的训练成果。这个挖过煤的父亲抓住女儿的胳膊,让她使劲展现出肌肉。看着胳膊上一块块的肌肉立起来,父女俩都乐了。

    可这一次,摆在周俊面前的似乎是一个太过沉重的难题。她僵硬地抓起杠铃,还没等举起来,就又一次迅速砸在地板上。

    当显示屏上第三个95公斤上画上了横线,周俊完成了3次失败的试举,抱走了0分的奥运会总成绩。

    对于那些熟知周俊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意外。在奥运会比赛前,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锻炼队伍嘛,不可能有好成绩,年轻了嘛,才17岁,后面发展应该是好的,周俊相比之下不是最强的,但他们的发展战略就是说,锻炼队伍嘛!”

    从这场锻炼里,周俊收获了惨败。她从赛台上转身离开后,解开绑在身上的腰带,低着头走下赛场,走出摄像机拍摄范围。此后,周立平就再没看到过女儿的镜头,这让他很心焦。

    第二天凌晨,周立平才再度得到女儿的消息。她从伦敦打回越洋电话,但电话那端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哭,哭到最后都没声了”。

    末了,父亲才从这个心爱的独生女儿呜呜的哭声里听出几个字:“腰疼,没发挥好。”

    注定的败

    “我不知道在举重台上发生了什么。”面对镜头,周俊的声音小到几乎听不到,“基本上一切都出了问题,我没办法让我的身体放松下来,我今天的情况非常糟糕。”

    美国国家队前任教练吉姆在台下看了周俊的比赛,他主动跑去找中国记者,“中国每次不是金牌就是银牌的,你们这次居然3次抓举都不成功。我太震惊了!”

    这个职业教练甚至给眼前的记者们当起了参谋:“这是个大新闻!”

    其实不必这位大洋彼岸的教练提醒,媒体已迅即开始就这个“大新闻”挥霍着自己的版面。

    有的称,周俊是中国的耻辱。有的马上出来指责,错的不应该是这个17岁的女孩。于是提出耻辱说的报纸又公开向周俊道歉。

    还有人翻出资料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派一个缺乏经验、准备不足的新手出赛,明明国内在这一级别还有其他有夺冠实力的选手?从媒体上那些“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那里,一个推测性的答案被拼凑出来:奥运会来了,由于一个湖南人顶掉了另一个湖北人,获得了一个女子48公斤级举重比赛的名额,在挑选53公斤级的选手时,虽然湖南选手实力出众,也不得不把机会让给湖北。

    所以,这个53公斤级的选手一定得是个湖北人。可是,是哪个湖北人呢?

    原本,湖北有选手在这个级别上有冲击金牌的实力,可是她曾出现过兴奋剂问题,当地体育局宁可丢金牌也不愿冒风险。于是,如一张白纸一般的周俊被推上了赛台。

    周俊就这样去了伦敦。而奥运会期间与她同住一间套房的王明娟,正是那个“顶掉湖北人的湖南人”。

    但周俊似乎没想那么多。“当时教练跟我说,走,跟我去国家队。我很兴奋,国家队多好啊,那里都是名人,都是冠军。训练环境好啊。”周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队的训练水平很高啊,我当初就想着,到国家队来学习学习。”

    不过,在出发迎接伦敦奥运会比赛之前,周俊必须要先完成另外一个任务——减肥。

    这个一直参加58公斤级比赛的选手,必须要在比赛开始之前瘦身到53公斤以内,并且在两周内,达到其他队员花了半年才练出的奥运比赛状态。

    虽然知道自己只是顶了其他人的名额,但接到来自国家队的邀请,还是让这个年轻运动员兴奋不已。在开始两周集训之前,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出生牛犊不怕虎。”

    直到第二天她才发现自己写了错别字,于是重发了一条:“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周俊在伦敦的ExCeL体育馆试举失败、杠铃砸在地板上后,这个“初生牛犊”迅速从地上爬起来,转身离开,走入后台。此时她身边的两位教练并不是她熟悉的,其中一位一边喝水一边简单比划着技术动作,另一位一言不发地站在一旁。

    和周俊一样,中国男子举重队的吴景彪那天也在ExCeL体育馆的比赛场上遭遇了滑铁卢。原本有望夺冠的他,眼睁睁看着杠铃砸在地板上,落在自己手里的变成一枚银牌。

    他像个犯了大错的孩子一样,不停地向观众道歉,连着鞠躬10次,并对着镜头大哭:“我愧对于祖国,愧对于中国举重,愧对于大家!”记者一把把他抱住,在他耳边大声说:“不至于,没关系!”

    可是,并没有人给周俊这样一个安慰的拥抱。就连当天出现在ExCeL赛场的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都没有去现场为她打气,而是选择去看柔道比赛。

    直到接到电话,他才知道了周俊的比赛结果,“我对这样的结果不意外,我过去就说过,周俊只要发挥出她的水平就行了。”

    接着他补充道:“她发挥不够稳定,让她锻炼锻炼也好。”

    可是,在经历了这样的“锻炼”后,周俊一个人后台待了20分钟。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她在想什么,直到胸前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她。这个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姑娘迷了路,在如迷宫般的偌大体育馆内,她向不认识的工作人员无助地比划着,她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从后台走出场馆去。

    奇怪的胜

    从后台走出去,周俊一个人坐上返回运动员村的双层巴士。在她身后的ExCeL体育馆内,比赛还在按赛程紧锣密鼓进行着。在周俊从B组出局之后,她所处的53公斤级举行了A组比赛。

    就在周俊惨败的那个赛台上,一个绑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走了上来,从容地举起了破纪录的重量,拿到了周俊没能拿到的金牌。记分牌上显示,这是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

    当这个叫做“祖尔菲亚”的哈萨克斯坦选手出现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时,不少参加过两年前广州亚运会报道的记者一眼认出了这个金牌得主——这不是赵常玲嘛!

    在两年前亚运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叫做祖尔菲亚的冠军坚持用俄语接受媒体采访,要求中国记者通过俄语翻译与她交流。可她又说不好俄语,以至于哈萨克斯坦记者的采访也需要请中文翻译。

    来回折腾几次后,她终于放弃了:“咳咳,我还是说汉语吧。”

    祖尔菲亚14岁以前,叫做赵常玲,从小在湖南长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一年,当全世界的爱好者纷纷买机票,准备飞到北京看奥运的时候,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选手被湖南省体育局选中,交流到哈萨克斯坦,加入哈籍,改了名字,代表哈队参加比赛。

    巧合的是,在周俊比赛项目上夺得金牌的赵常玲,和跟周俊同住一间套房的王明娟,同样都是湖南永州人,她们两家的距离,只有50公里。

    因为没有电视直播,女儿夺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在湖南永州道县老家的赵常玲父母只能通过刷新网站才能看到。

    但在50公里外的江永县,县里每个人都知道这里出了个奥运冠军。整个县城为了王明娟放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当地电视台把52英寸的液晶电视送到王家,在院子里支起了舞台,看举重比赛。她夺冠后,县领导还立即给王家发去贺电。

    而在赵家,一切如往常般平静,没有鞭炮,没有记者排队采访,更不会有体育局领导来慰问,只有女儿在网上跟他们的视频连线,“你们看到我拿冠军,高兴吗?”

    当颁奖仪式开始的时候,这个皮肤略黑的小姑娘把手放在胸口,高唱哈萨克斯坦国歌,激动得直掉眼泪。下台后,她用汉语解释说:“我想到了过去训练中遇到的挫折和艰辛,所以哭了。”

    在伦敦奥运会夺冠后的记者会上,祖尔菲亚的俄语显然进步很多,她能够流利地回答用俄语提的问题。直到问及家乡食物的时候,这个俏皮小姑娘才抑制不住地用汉语迅速答道:“糍粑,我最想吃的是那种黏黏的糍粑!”

    可是,碰上其他跟中国有关的问题,她的回答却变得简短而统一:“不知道。”

    “你什么时候离开的中国?”

    “我不知道。”

    “你的家人在哪里?”

    “家人在家。”

    “那你想回到中国吗?”

    这个19岁的女孩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不知道。”

    新闻发布会临近结束,她突然补充了一句:“如果我在中国,我肯定没机会。”

    像一场梦

    此刻,在湖北大山里的周俊父亲并不在乎自己的女儿是不是奥运冠军。在跟中国青年报记者聊天的时候,他反复唠叨着另一件事,“周俊5天没打电话回来了”。说不了几句话,他又会重复一遍,“5天没打电话了。”

    “网上能看到她吗?她在网上好吗?”不会上网的周立平说,“我就等她6号回来,以后我也没有别的期待,我现在就想让她打个电话,我好安心。”

    在伦敦,看着室友周俊闷闷不乐的样子,王明娟大声劝着她:“不就是砸锅吗?谁没砸锅过?以后再来!”这个湖南举重运动员等了12年,才换来一次奥运会的机会。相比之下,17岁的周俊能够参加伦敦奥运会,已经圆了不少人求之不得的梦想。

    在队友们的招呼下,周俊挺忙。有比赛的时候,她跟着室友王明娟出现在ExCeL体育馆观看;有训练的时候,这个个子不高的姑娘会抱着好几十斤的杠铃片,在不同的举重台之间来回穿梭,帮队友训练。

    虽然始终没有再打电话回家,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个小姑娘还是忍不住承认:“我挺想妈妈的腊蹄子,挺想妈妈做的饭。”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很不容易,我想你们、心疼你们。我会好好努力,让你们过得好一点。”周俊在采访中说。

    即将回国前,她倒是跟老家的教练赵杰在网上联系过。她问了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赵老师,国内现在骂死我了吧?”

    赵杰看到,这个曾经爱笑的学生,在自己的QQ签名档里写着:“晚上做梦都能哭醒。”

    或许能让周俊好受些的是,她的故事已经渐渐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奥运新闻里。赛前媒体为她拍摄的新闻短片,陷在海量金牌得主的视频里,越来越难找到。

    在那个视频里,刚开始奥运训练的周俊留下了她比赛前的愿望。这个羞涩的姑娘看到摄像机,紧张地吐吐舌头。她不敢直视镜头,耷拉着眼睛看着地面,小声却轻快地说:“因为我家在山里嘛,很少出来,就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新鲜,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本报记者 李斐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08日 12 版

举不起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