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父母是女排超级粉丝,曾不希望女儿打球,但执著的惠若琪已是女排绝对主力——

一个富裕家庭的两代女排情

特派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08日   07 版)

    8月7日,中国队球员惠若琪(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钢摄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时,中日女排争夺4强资格的一场生死战在伦敦伯爵宫体育馆进行。最终,中国女排以2∶3遗憾地负于日本队。惠若琪失去了一次一锤定音的机会,但她与队友已经拼尽了全力。

    9000公里之外的中国南京,此时正是万家灯火,惠飞、许雪媛夫妇坐在电视机前,同样会使出全力为中国女排助威。此情此景对这对夫妻来说竟有些熟悉,在他们的大学时代,不知有过多少次这样与中国女排心心相连的夜晚。

    三十年前的排球情烙在女儿身上

    惠飞、许雪媛是中国女排主力队员惠若琪的父母,今晚他们不只是在为女儿加油,也是为自己一段逝去的青春岁月加油。

    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女排创造“五连冠”辉煌时,他俩正在东北某大学就读。

    尽管是近30年前的事情,但惠飞仍对那段振奋人心的岁月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中国人的内心已被压抑太久,太需要一个释放压抑、焕发激情的理由。”

    “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就是那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强心剂,是中国旧貌换新颜、实现腾飞的象征。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明显感受到整个国家一派新生的气息。个人的理想、国家的希望,一切都变得光明起来。惠飞回忆,当时中国女排通过顽强拼搏最终站上世界之巅的成功经历,对整个中国社会都是一种“努力可以改变生活”的心理暗示。

    “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能对女排的感情如此之深,正是因为我们亲身感受过女排精神对自己的感染。”惠飞回忆说,“而且,在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能够成为中国人精神寄托的事物还很少,女排精神在那个时候显得异常宝贵,她能化作民族精神的图腾也是时代的需要。”

    激动人心的大学岁月让惠飞、许雪媛至今难忘,随着当时排球运动风靡全国,这对夫妻这辈子最钟爱的体育运动也有了答案。

    “当时大学里没有人不打排球的。”许雪媛表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既是中国女排的铁杆球迷,同样也是排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身高超过1米90的惠飞也因此成为大学排球队的队长。

    惊人天赋最终说服父母让步

    大学毕业以后,夫妻俩成家立业,忙工作、忙家庭。关注女排的机会少了,但女排留在心中与激情、信念有关的记忆却一直没有消退。

    1991年,女儿惠若琪降生。惠若琪继承了父亲身材高大的基因,但惠飞、许雪媛从未想过让女儿走上排球运动员的道路。

    在惠若琪8岁的时候,惠飞因工作调动,全家从大连搬到南京。“惠若琪在南京上小学时,因为个子高,被选进了学校排球队。”许雪媛回忆,“当时,我们觉得打排球可以锻炼身体,也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另外,我们心里确实对排球有很深的感情,因此,也就支持孩子玩起了排球。”

    没想到,惠若琪在排球上的天赋就此逐渐展现出来。

    “小学毕业时,惠若琪考入了以排球作为学校特色的南京29中。”许雪媛表示,“由于29中也是南京教学质量排名前列的好学校,因此,我们那时也没想过惠若琪今后会走上排球专业道路。”

    上中学后,惠若琪既要完成学业,又要在业余时间参加排球训练。“我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因为打排球影响学业。”让许雪媛欣慰的是,惠若琪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说实话,如果惠若琪没有进排球专业队,以她的学习成绩,考上名牌大学肯定没有问题。”

    在29中读初中的3年,惠若琪的个头和排球技能同步“长高”,慕名而来邀请惠若琪加盟的排球专业队越来越多,但所有请求均被许雪媛一口拒绝:“我们家惠若琪以后是要上大学的,她怎么能早早离开学校去当运动员呢?”

    许雪媛知道女儿喜欢排球,也看到了她的排球天赋,但她不得不为女儿的人生做更周详的考虑,“孩子的年龄还小,应以学业为重,一旦走上运动员这条路,学业势必受到影响甚至荒废,万一孩子今后又练不出来,岂不耽误了她的前程?”

    但在一次次阻拦惠若琪走进排球专业队之后,女儿不高兴了,“她肯定觉得我是在阻止她去实现理想,为了不让女儿一辈子遗憾,我也不想总当‘坏人’,我最终同意给她一次机会,但前提是如果3年后她在排球上没有任何成绩,她必须回学校重新读书。”

    那是2006年,惠若琪刚满15岁。那个夏天,初中毕业的时刻,正是惠若琪踏入职业排坛的开始。

    苦累挡不住追梦的脚步

    许雪媛之所以给女儿设了一个3年期限,因为她相信女儿3年后一定会因为走不了排球这条路而重新回来读书。

    但许雪媛太低估自己的女儿了。

    3年时间,对于一个拥有排球天赋又视排球为生命的排球天才来说,足以完成化蛹为蝶的蜕变。

    惠若琪进入江苏省女子排球队后,带给父母的几乎都是她在排球生涯里的进步和惊喜。

    入队1个月即坐上江苏队主力位置,1年后入选国家队集训大名单,3年后正式成为中国女排的一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21岁的惠若琪已经是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

    看着女儿6年来的巨大进步,许雪媛的心中充满喜悦:“真的没有想到,女儿可以在排球道路上走了这么远。幸好没有一直阻止女儿,最终还是支持她走上了排球这条路。”

    回想女儿从接触排球到最终与排球结下不解之缘的经过,许雪媛只能惊叹于梦想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作为母亲,许雪媛甚至后悔曾经以不许打球作为对女儿的威胁。“她小的时候,最怕我说‘明天不许打球了’,只要我一说‘不许打球’,她什么话都听。”许雪媛如今才能想象,“不许打球”对于无比热爱排球的女儿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句话。

    许雪媛也终于能够理解,女儿克服训练中苦与累的力量来自哪里,“她在小学、初中打球时,有时候我去看她训练,练得太苦了,孩子们在排球场上摸爬滚打,两个膝盖永远都是破的。看着孩子训练,家长们都在场下偷偷哭。我多少次跟她说,太苦了,不练了吧?她从来都是不同意。有的时候,练得太累,她自己也哭,但哭完了,第二天还是叫着要去排球场训练。”

    惠若琪家境殷实,因为父亲惠飞是某上市公司在南京地区的负责人,也有媒体称惠若琪为“富二代”。一个富家子弟去练又苦又累的排球,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家庭是不是富裕与惠若琪走上排球道路并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只是支持孩子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梦想,排球就是她的梦想。”惠飞表示。

    惠若琪没有赶上中国女排战绩辉煌的好时代,对于现在这支中国女排来说,在奥运赛场上每前进一步都极为不易。比赛结果对一些人来说很重要,但对更多的人来说已经不重要。今天的中国女排再也不像30年前那样承载着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那种对女排的独特感情已经永远留在了惠飞、许雪媛一代人的心中。但有关中国女排的梦想故事仍在继续,它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在惠若琪一代人的身上传承。

    本报伦敦8月7日电

特派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08日 07 版

李元伟认为中国篮球败在基础上
一个富裕家庭的两代女排情
李金子让老帅自豪
伊娃不满铜牌收官欲再战里约
埃蒙斯得到了一枚很“酷”的铜牌
日本女足选手愿用金牌报效家乡
“错判、误判”应自省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