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仅为2.4%。专家认为,由于蔬菜、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普通工业品生产供应充足,今后几个月CPI难有大幅波动,但对于美国大旱等可能引起的国际粮价上涨、货币政策逐步松动后的通胀效应显现,应给予密切关注。
“相比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3.8%,7月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鲜菜、猪肉、蛋类都非常明显,这直接导致7月份CPI落入‘2’以下。”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分析说。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夏粮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物价继续回稳。但对美国干旱所引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国内稳增长所采取的货币政策等因素可能对物价带来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芝加哥美黄豆11月合约价格从6月初的最低1245点,一路上涨至7月下旬的约1690点,目前仍在1560点左右浮动,上涨幅度达到25%。玉米的行情类似,由6月中旬的最低506点上涨至近日的约800点,上涨幅度超过五成。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约80%,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玉米量剧增,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山东财经大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说,由于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从国外进口较多,国际价格上涨,无疑会传导到国内,给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压力。
此外,国内稳增长、扩内需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及货币政策也给后期物价稳定带来一定隐忧。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据新华社济南8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 袁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