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平安行走“生死线”36年

——记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九连

黄建华 于鸿涛 贾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10日   10 版)

    今年6月20日17时许,当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汽车团三营九连车队西行至海通兵站东约10公里处,伴随车队指挥的九连指导员林茂突然发现左侧山崖上有少量泥石滑落至公路,凭借多年在川藏线上行车的经验,他当即判断:这里将要发生泥石流。

    危急关头,林指导员通过车载电台迅速将险情通报后续梯队, 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车队刚刚撤离到安全地段,上万方泥浆裹着石块瀑布般倾泻而下,九连官兵又一次成功规避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这是九连58年来在“生死线”上化险为夷的一个缩影。九连组建于1954年3月,是全军最早在川藏线执行运输任务的汽车分队之一,常年担负进藏战备物资运输任务。该连自1976年首次实现进藏运输“零亡人”以来,创造了进藏运输连续36年安全无事故的奇迹。

    让“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每年3月,迎着盛开的玉兰花上川藏线执行首趟进藏运输任务。至11月初,顶着漫天飞雪完成最后一趟运输任务凯旋。掐指算来,九连官兵平均每年有8个多月在川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

    繁重的运输任务,给官兵带来很大心理和安全压力。一位曾在九连战斗过的“老川藏”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一趟进藏运输跑下来,一个汽车团会牺牲好几名官兵,最多的一年牺牲了十几个人。

    久而久之,官兵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误区:执行进藏运输任务,有伤亡很正常,没伤亡属意外。这也成了当时汽车兵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直影响着大家的思想和行为。

    如何减少事故伤亡,保证官兵生命安全?这道难题,困扰着一茬又一茬九连党支部“一班人”,也一度让大家束手无策,以至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九连在川藏兵站部率先提出“进藏运输安全无事故”目标时,不少官兵认为是“天方夜谭”。

    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束缚,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九连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从破除思想观念抓起,消除官兵头脑中“上线就会出事”的“魔咒”。

    结合安全教育,九连组织官兵深入剖析一起起亡人事故的原因与症结,深刻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引导官兵客观认识车辆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消除他们心中“亡人事故”不可避免的心理阴影,坚定其“安全发展能够实现”的信心。

    每次进藏运输,九连充分利用川藏线地形、地貌、路况和气候特点,采取危险路段开“车头会”、复杂天候开“评估会”、事故地点开“分析会”等方式方法,普及深化安全行车知识,增强安全本领。

    渐渐地,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进藏运输“零亡人”成为九连官兵自觉追求的目标。

    那年4月底,川藏公路南线海通沟发生大塌方。持续1个多月的公路阻断,致使藏东部队军需物资和燃油频频告急。上级命令九连所在团借道北线执行应急支援保障任务。大家心里清楚,川藏公路北线是一条已经10多年没有兵站部车队走过的险道,沿途又无兵站保障依托,其艰险程度难以想象。

    面对严峻的生死考验,九连官兵主动请缨打头阵,一路与暴风雪搏斗9昼夜,终于将首批上百吨救急物资安全运抵边防部队驻地。

    绝技是靠科学方法苦练出来的

    九连官兵迄今还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地方驾驶员驱车行至102塌方区,面对左侧悬崖绝壁,右侧万丈深渊,吓得浑身发抖,不敢朝前开,跪在地上请求后面的军车驾驶员帮忙。九连四级军士长李伦凭着娴熟过硬的驾驶技术,帮他将车开了过去,这位地方车司机看得目瞪口呆。

    川藏公路90%的路段依山傍河,坡陡弯急,山高路险,高山峡谷地段1300余公里,坡道路段占86%,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车辆行驶在川藏线上,犹如走在锈蚀的钢丝上。而九连官兵能闯奇路而不出事,靠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

    2010年4月,九连士官班长赵家田随车队上高原。那天,车队行至海拔5000多米的德姆拉山,与地方车辆会车时,由于雪大路滑,车身一下子横滑到悬崖边,右后轮“咬”在崖沿上。同车的新战士吓得“哇哇”直哭,赵家田也惊出一身冷汗。很快,他稳定情绪,点火,挂挡,加油……随着几下令人胆战心惊的晃动,车身缓缓驶离险境。

    本领不过硬,安全难保证。九连官兵深知,在川藏线行车,一把方向不到位,一脚刹车不及时,就可能车毁人亡。九连官兵过硬的本领,是靠科学训练锻造的。

    过去,驾驶训练“一锅煮”,驾驶员成才周期长。九连率先在全团推行分时间、分路段、分对象,确定学兵重点培养、规定路段强化训练、选定方法对口施教、指定干部全面考察的“三分四定全程”新训法,对学兵实施训练。按照此训法,助教可根据学兵接受能力、教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训练质量明显提高,也使驾驶员生成周期缩短近两个月,每年新驾驶员放单率达90%以上。

    行驶在险象环生的千里川藏线,光有过硬驾驶技术还不够,还得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车行川藏线,如进鬼门关,胆小上了线,吓得魂魄散。”正因如此,九连坚持把心理训练作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环节来抓,率先将心理训练纳入驾驶员训练考评,编印《川藏线心理疾病预防手册》、《川藏线安全行车心理问题100问》等教材,并利用川藏沿线“天险”路段,带头开展蛇形路倒车、高轨桥等高难度课目训练,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目前该连95%以上驾驶员能处置塌方、飞石、沙尘暴等复杂险情。

    九连连长梁涛告诉笔者,36年来,因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过硬,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得当,九连成功规避雪崩、塌方、泥石流等险情150余起。

    36年的安全由一个个细节编织而成

    在九连,“细节决定安全”是共识,也是全连官兵的工作准则。

    每次执行任务前,他们都要通过兵站、道班和沿线交通部门搜集天候、路况和社民情信息,分析研判形势,进行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4类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完善处置突发情况的措施预案。

    针对官兵分散的现实情况,九连探索出以连为队、10台车为一个中队、5台车为一个小队、3台车有一个技术、管理、安全“三互助”活动小组的“队中队”管理制度,确保了人员有人管、技术有人带、故障有人排、违纪有人纠。

    笔者在川藏线海拔最高的邦达兵站看到,早上起床号响过短短几分钟,就听见九连官兵响亮的出操番号声;出车指令一下,登车、关门、发动整齐划一,几十台运输车不到5分钟全部有序离站开进;车队离开后,空旷的车场上不见果皮、烟头。

    近年来,九连还特别注重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连队在分散条件下科学管理的水平。他们将上级配发的北斗卫星系统终端机、北斗指挥机、车载电台等信息化设备广泛运用于车队组织指挥,把分散的作战单元联为一体,构建起高效灵敏的双向通信指挥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程覆盖”安全管理网络,成功实现了指挥到单车、管控到单兵的目标。

黄建华 于鸿涛 贾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10日 10 版

警惕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发出的信号
岸导铁军时刻准备着
当好“大事件”幕后高参
平安行走“生死线”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