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品牌是全世界的‘臭豆腐’,闻着臭,但吃起来香。”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在第14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给予中国品牌这样的评价。的确,在全世界处处可见“中国制造”,却少见中国企业在全球知名的国际品牌。
张颐武的评价说出了很多人的疑惑。在计划经济年代,老百姓选择有限,可仍然坚持买自行车要买凤凰、永久的,但在国内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海外的国际品牌名店却挤满了购物的中国人。中国品牌的增长速度并不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并驾齐驱。
有人认为,这与中国产品的生产标准低有关。论坛现场,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南向观众保证当今中国名牌产品的质量,“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产品的质量可能还会比他们高。匹克实行的是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于国际标准。”不知他肯定的语气能不能消除国内消费者的“傲慢”与国外消费者的“偏见”。
不过,在场的多位嘉宾都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发展常年缺少品牌意识,也受到观念、环境、政策等问题的限制,中国制造必须重视品牌。
在品牌中国联盟秘书长王永看来,欧美、日韩的品牌历史比中国早很多,中国需要用30年的时间走完欧美、日韩50年、100年甚至200年的路程。他认为中国品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欧美、日韩,“只有跑,跑的过程中我可能满头大汗,但是追上你之后,我住下酒店换套衣服照样意气风发”。
张颐武同样对中国品牌发展抱有乐观态度,“中国品牌有巨大的机会,机会就在于中产阶层爆炸式增长还没有到来。”他认为,伴随着三、四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最具有消费能力的80后、90后成长为社会主力,对品牌的需求将更为强烈。
北京零点研究集团董事长袁岳分析,即便是普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其生长环境也几乎是唯美且没有伤疤的,这要求设计师能十分敏感地洞察消费者的需要,工艺设计师应与研发者高度统一。
“品牌不是靠宣传或者靠钱砸出来的,品牌是做出来的。”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泳霖坚持品质对于树立品牌的重要性。他以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格言提醒自己做企业要务实。清华同方现在有80个人的团队驻扎于全世界各地,以便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即便花再多的费用也要坚持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世界一流。
王永建议在寻找中国品牌的驱动力中,要注意“终端美”、“体验美”和“价格美”。“终端不只是一个销售店,接你的司机是一个终端,你去的卫生间也叫终端;体验不只是指使用产品的效果,有时候是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价格美并不是指价格低,美代表着适合。”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张颐武认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要更重视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受。过去国家可以激励民众通过对国家的爱而达到对品牌的爱护,今天流行的微博则表示个体的感受越来越重要。他期待中国的企业可以早日从“臭豆腐”变成“香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