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矗立着数十个庞大的原油储罐,每个达10万立方米,消防安全无疑成为重中之重。
走进基地的中心控制室,消防监控设备赫然映入眼帘,巨大的监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基地的每个角落。“5分钟之内,消防水源就能够到达原油储罐顶端。”工作人员韩子兴指着中心控制室内的一排监控设备说。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固定消防系统,是基地最主要的消防安全系统。”宁波消防支队副政委张火根说,从监控、发现火情、发出警报、确定位置,到最后的扑救过程,全由系统自行完成。“若自动处理系统失效,手动操作也能快速灭火。”
在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的坎底村,每家每户的墙上都挂着灭火器,农村饮用水工程附近,还配有消火栓。村民说,去年和前年村里发生两起火灾,村民用灭火器就扑灭了。村委会办公室附近,还有1间专门的消防工作站,消防服、安全帽、灭火器、消防泵等设备一应俱全。“一旦发生火情,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就能通知村内义务消防队实施救援。”衢州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徐坚说。在坎底村,还有1辆小型消防车,只要就地取水,就可以及时投入战斗。
无论是消防重点单位,还是村民的农家小院,近年来,浙江消防在加强“人防”与“技防”的同时,不断探索消防安全监管新模式,提升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
在浙江,有一张覆盖全省的消防监督网,依托“安监通”信息系统,将全省的乡镇、村、街区划分为24万个虚拟网格,其中乡镇(街道)“大网格”1346个,村、居“中网格”3.1万个,街区、楼院、村组“小网格”21余万个。由巡查员和信息员组成网格化巡查队伍,在责任网格区内实施动态排查,并借助“火灾隐患网上抄告系统”将隐患信息及时传送至相关部门,督促落实整改,从隐患发现、传输、分类到派遣、督办、反馈、销案,都实现了精准化运作。自今年以来,宁波支队通过“网格化”管理,巡查单位1700余家,发现隐患1250处,消除1198处,整改率达95.8%。
与此同时,浙江消防还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城市商业广场人员集散、用火用电频繁,浙江消防部门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探索商业广场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奉化消防大队在占地面积5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的金钟广场设立了全省首个企业性质的商业广场消防安全工作站。工作站拥有1支由26名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伍,还将商家企业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情况建立起企业消防安全诚信档案,进行预警动态管理。
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的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中国好莱坞”,去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有150多个摄制组在这里拍摄。面对络绎不绝的游客、剧组的各类现场布景,消防安全成为最大的焦点。为此,横店影视城的18个安保部经理负责剧组拍摄用火,小到使用1只蜡烛,都有相关人员在现场确保消防安全。一名相关负责人说,不仅义务消防队每月进行1次消防培训,影视集团的员工、群众演员也要参加消防知识培训和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