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阿塞拜疆省11日发生地震后,美国于13日向“伊朗人民”表示哀悼,并表示对伊制裁“不会成为对伊人道主义援助的障碍”。尽管如此,美对伊制裁使伊人民生活遭受巨大压力,而里氏6.2级的地震,更是让阿塞拜疆省雪上加霜。
伊朗地震后第三天,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发表声明称,对伊朗西北部大规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美国人民向伊朗人民致以最沉痛的哀悼,我们的心与伊朗失去亲人的遗属同在”,希望受伤民众尽快康复。在艰困的时候,美国时刻准备提供援助。
当天,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说,美国人和国际社会可以放心向伊朗提供食品和药品援助,不用担心因此遭受犯罪指控。她说,“向伊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过程中可以不用申请‘伊朗交易规定许可’”,“一些不涉及贸易活动的个人金融业务依然合法”。
美国官方专门对此做出澄清的原因是许多希望援助伊朗的美国人担心,对伊援助行动可能会被美国当局视作违反国会通过的对伊新制裁法案的行为。许多在美伊朗人心系家乡,希望通过汇款等方式对伊朗灾区进行援助。不过,他们担心自己的行为可能与美制裁伊朗法案相抵触而被列入黑名单。
美国“美籍伊朗人全国委员会”表示,由于美国近期强化对伊朗的制裁,援助物资恐怕难以及时运抵灾区。该组织是美籍伊朗人的最大组织。
许多美国大小金融机构都已经停止了与伊朗相关的金融业务,“美籍伊朗人律师协会”致信美财政部外国资产管理局,敦促该局向金融机构进行澄清:与伊朗赈灾相关的金融业务不受制裁限制。
由于国际社会与伊朗关于核问题的谈判陷入停滞状态,近两个月来美国加强了对伊单边制裁措施。
8月1日,美国国会又通过对伊朗制裁新法案。该法案不仅针对伊石油领域,还针对伊“人权领域”。根据新的制裁法案,美不仅将对伊朗国有的海运公司进行制裁,而且还将对向伊朗石油开采、外运提供使得的第三国企业实施制裁,同时,对敢于向伊石油货轮提供保险的外国公司实施制裁。
除此之外,该法案将对任何为伊朗提供“监控与侵犯人权的设备和技术”的公司或个人进行制裁,包括拒发签证和冻结财产等措施。
根据奥巴马政府官方的表态,美对伊不断收紧“制裁口袋”,是希望达到3个目标:首先,通过收紧对“伊朗政府”制裁,使伊朗哈梅内伊和内贾德政权“更难获得技术和资金以支持其铀浓缩和核项目”,从而迟滞伊朗的核进展;其次,通过国际制裁向伊政府施加强大压力,迫使他们在外交谈判中妥协,从而放弃对核武器的诉求;第三,通过制裁打击伊朗经济,让伊朗人“认清局势:哈梅内伊和内贾德政权并不代表伊朗人的利益”。
不过,美国“中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吉尼芙对本报记者说,美国对伊制裁不仅仅对伊政府造成冲击,同时,也对伊朗普通民众造成了伤害。在如今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伊朗,原来非常廉价的鸡肉,如今也成为普通民众难以购买的“奢侈品”。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伊朗问题专家苏姗对本报记者说,从历史的角度看,伊朗不会屈服于外部制裁,通过制裁迫使伊朗弃核的可能性很小。刚刚访问过伊朗的吉尼芙也表示,如今伊朗内部并没有出现美国政府所希望的“分裂状态”,制裁反而激化了伊朗的民族情绪,原来批评伊政府的反对派如今已经被边缘化。
另一位布鲁金斯研究员德加瓦德也不赞成对伊过度制裁。他说,越来越紧的制裁使伊朗国内的私营企业和中产阶级急剧收缩。而如果希望伊朗出现类似埃及和突尼斯的“民主革命”,就必须具有“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的私营企业和中产阶级”。他认为,迫伊弃核的短期目标,不应“以打击伊朗中产阶级为代价”。
本报华盛顿8月16日电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杨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