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最重要的单位在哪里?”许多校长可能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新教育”的实验区江苏海门市的一次校长俱乐部活动上,现场诞生了不同的答案: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等。最终校长们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学校最重要的单位应该是班级和教室。
这符合“新教育”的理念。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倡导了不少教育理念和行动,其中包括“缔造完美教室”。不久前,山东淄博召开的新教育实验的年会,就以此为主题。朱永新在大会的主报告中提出,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新教育实验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里的故事与成就。
他说,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并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因此,朱永新认为,缔造完美教室有一个绝对的‘硬指标’:所有孩子在教室里都有可见的进步——无论是在道德上的、情感上的,还是智力上的。他说:“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
在山东淄博的常丽华老师看来,每个孩子每天早晨期待着来到教室,不知道老师又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觉得一天的时间真是非常短暂,这就是完美教室。
“这样的教室,不是靠仪式、靠活动、靠庆典构成的,而要靠完美的课程实现。”朱永新说。
据了解,参与新教育实验的许多学校,除了开设学科课程,还开发了经济学课程、旅游课程、电影课程、童话剧课程、开学课程或毕业课程等。
浙江萧山银河小学的韩婧老师开发了“以儿童课程为核心的小学入学第一周课程”,借助“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提供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诗歌童谣、有趣的绘本故事以及经典的动画影片,同时用写绘的方式让他们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和老师,消除他们对陌生环境的畏惧与恐慌心理,并将如何就餐、怎样如厕、如何整理物品箱等内容融入课程中,帮助孩子们顺利迈出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朱永新说,一般学校过早地(几乎就是开学第一天)进入学科教学,或过严地进行“规则教育”,都会令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从而出现畏学情绪。而畏学、恐惧,恰恰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敌人。
新教育实验的这位发起人说,我们的孩子在舞台上说“幸福”,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说“幸福”,有的时候这些“幸福”是装出来的。当教师真正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尊重时,他们双方才是幸福的。
参与新教育实验的一些学校为了提升这种“幸福感”,开始注意细节。他们告别了用数字为教室和班级命名的方式,而是取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班级名称,譬如海门海南中学的“不一班(般)”。此外,他们还将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班级承诺(誓约)等,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朱永新提醒说,这些外在的东西好做,真正难做的是三个关键词:良知、孩子、日子。他说,一个好的老师最大的成就不是帮助了最好的学生成长,而是帮助那些最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并且关注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心灵。
对一个教师来说,做好几件事容易,对待几个重要的日子容易,但是要每一天都用心去做,很不容易。“从某一刻起,一位教师(或几位教师)和几十个孩子相聚在一个叫教室的地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时光在这个叫教室的地方度过,大家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源自于此,我们能够对它无动于衷吗?”他说。
本报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