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阐述。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概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为一面旗帜、两项要求、三大成果、四个特色。
一面旗帜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树起来了,就知道该往哪里努力,社会向哪里发展。在当代中国,这面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以贯之的。自从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主题词。
这一点我们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高举这一旗帜,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自己的旗帜,是在“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自然是以也自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宗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判断、基本构想都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准则。背离了这些,也就没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晶,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好也最有力的明证。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虽然是老问题,却是须臾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
两项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书写着八个大字“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发展,也只有发展才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崛起与繁荣,我国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都需要也只能通过发展去解决,但是如果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不科学,发展本身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态势怎么办?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发展,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重塑发展价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四个深刻”和“四个多样化”都说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群众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提升,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刀切、清一色、顾此失彼的做法势必不再行得通了,代之的是也只能是在承认不同、尊重不同、保护不同基础上的社会和谐。十七大以来,明确把和谐作为同富强、民主、文明并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并且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大成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我们取得了三大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 “道路”与“理论体系”绘就了美好蓝图,有了“制度”才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道路是发展方向,管的是“所当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管的是“所以然”,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制度则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
正是这三大成果造就了今日中国的腾飞与崛起,人民福祉的增进与全面小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
四个特色
在现实生活中,当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有很多群众包括一些党员干部感觉不太容易理解,好像这个“特色”有点讲不清。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有很确定、很明晰、很具体内容的,这就是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特色”。
——“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蓝本可以照抄照搬的,也就是说它没有蓝图可供参照,用毛主席的话讲是,“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这30年来,或者再往前看,6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内容。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教条,也不是虚幻的乌托邦,目前中国社会活生生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实,我们现在干的一切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点上来说,“实践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基础。
——“理论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依据。
实践肯定要出道理,大实践要出大道理。社会主义发展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既然有了“中国道路”,当然就要有“中国道理”。所谓“中国道理”就是用“中国话”、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我们走的道路背后的理论依据,给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不是言必称外国人怎么想,动不动西方人怎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内涵,就是我们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改革创新,这也是我们的“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风格。
尽管社会主义是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状态,具有普遍性,但是普遍的社会主义体现在不同的国家,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体现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有不同的民族风格。不同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为模式,乃至不同的思维理念等,人口众多的民族与人数不多的民族,地域辽阔的民族与区域封闭的民族,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与新近融合产生的民族之间,其所思所想所为必然是不一样的,所有这一切都让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有了特有的内涵。当然,我们谈民族特色,绝对不是囿于狭隘的本土小圈子,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我们主张的民族特色里始终有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可以把社会主义的普遍性、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全都包含进来。
——“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表征。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尚且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如此。150年前的社会主义跟今天的社会主义,肯定有不同的内容,甚至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形态。因为无论是科技进步也好,还是物质财富的增加也好,都会让社会主义形态呈现出新的特色,这就叫时代特色。所以,社会主义也需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也在与时俱进。不要瞧不起过去的社会主义,也不要故步自封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我们重视时代特色就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积累中与时俱进,而不是在否定中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