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教育观察

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不再扭扭捏捏

本报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8月29日   03 版)

    8月下旬,记者随着教育部资助政策采访团来到广西平果县和天等县两个贫困地区采访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他们在办理助学贷款手续时,谈及家境也不再扭扭捏捏了。

    家住天等县盛典村的梁慧美,就读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9月她马上要读大三了,今年是她第三次来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我觉得现在的贷款手续越来越方便了。”梁慧美轻松地说,之前办理证明材料,还要去县城民政局盖章,今年在村里找村委会盖章就行了,只要跑一趟县城,就能把贷款合同办下来。

    梁慧美班上有不少同学都办理了助学贷款,其中她寝室就有3位同学。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副行长谢志军介绍说,广西是从2008年开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业务从开办当年广西分行仅发放1笔贷款6000元,到2009年发放2.3亿元,2010年发放6.7亿元,2011年发放10.8亿元。从无到有增长得非常迅速,受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呈几何倍数增长。

    在天等县学生资助办公室做志愿者的广西大学大三学生李婧工作两个星期后,发现办理助学贷款跟自己原来想象得很不一样:“原来以为向银行贷款会很困难,现在才知道手续很简单,申请很方便。”

    另一件让李婧没想到的事情是,来办理贷款的大学生或者准大学生都表现得很大方,没有谁会因为经济困难向银行借钱而表现得不好意思。

    记者在资助办公室的采访印证了李婧的感觉:无论是排队等待的还是办理完手续的学生,大都表情轻松,即便记者问到他们的家境状况,也都能大方自然地回答。

    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资助模式和贷款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子能轻松享受到这项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巡视员林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广西全区将有24万名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贷款合同金额预计将达14亿多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位。

    今年参加高考的黄明将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天等县东平乡南务村弄房屯解放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贫穷的家境让他差点跟大学擦肩而过。

    黄明将的父亲因为残疾不能工作,全家都靠母亲一个人做农活儿支撑,家里7分地的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母亲没念过书,看到村里其他年轻人出去打工赚钱回来了,她也劝儿子:家里经济困难,没能力供他继续读下去了,不如早点出去打工。但中考考上当地最好的天等高中的黄明将却不这么想,他不愿意放弃这么多年的奋斗和梦想。

    高考后填报完志愿,小黄就一个人只身去东莞打暑期工。在一家罐头厂打工的一个多月,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下午5点30分下班后,晚上6:30~8:30还要加班两个小时。1个多月的打工经历换回1000多元的收入,他也更加强烈地认识到只有读大学、学得精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真正地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念中学时,黄明将就享受到了国家2010年制定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每年可以获得1500元助学金。加上入学第一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发放的少数民族特困生生活困难照顾补助,以及每学期获得的300元奖学金,他高中3年只有30%的费用需要自己负担。

    高考后,黄明将了解到,自己除了可以通过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还可以申请广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路费和短期生活费,同时,天等县政府对考上一本线的天等籍学生有3000元~5000元的奖励金。有了这些钱,小黄心里踏实多了,但他还是选择暑期出去打工,为家里多减轻些经济压力。

    和过去相比,目前从国家到广西的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从家门到校门” 一系列资助政策,“无缝衔接”地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问题。据了解,广西财政今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资助今年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路费和短期生活费,区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区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该项政策实施5年来,广西财政已投入5000万元,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约11万名。

本报记者 谢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29日 03 版

“饱汉”“饿汉”各有各的喜与愁
现行教师编制不符合农村实际
《开学第一课》传递“正能量”
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不再扭扭捏捏
上海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机器人竞赛获奖作品首次集体亮相中国科技馆
“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启动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摄影展开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