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论要讨论的话题,或许对于读者来说,简直都快“审丑疲劳”了;但可怕的事情却并没有因为“审丑疲劳”而远去。
8月29日,在台风和暴雨中,哈尔滨市街头竟然又一次出现地面塌陷,平整的路面突然张开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口”,最深处达5米左右。幸亏人们发现及时,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
这已经是该市短短20天内的第9次地陷。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仅这座省会城市,这种可怕的地陷就狰狞地吞噬了两个美好的生命,其中一个才8岁。
这些似乎在灾难片中才会看到的情景,近些年来却一次又一次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城市上演。
一种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极端暴雨天气是导致哈尔滨最近地陷频繁发生的直接诱因,就像一座布满各种本不致命的漏洞和隐患的房子,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急遽坍塌一样。
人类还无法跟大自然商量好以后别让“极端天气”出现,只能想办法好好完善和坚强我们自身。所以我们必须撇去意外因素的说辞,而去撕开城市光鲜亮丽的外表,往深层去查找原因。
如果去探查那个被长期忽视的地下世界,就可以发现无数年久失修而老化渗漏的地下管线,它们长年得不到重视,跟不上城市地表之上的扩张和翻新,成为分布在城市“血管”上的会引发塌陷的“毒瘤”;也可以发现不少地下工程,因为各种施工不当、监管不到位等原因,给路面带来致命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发现那些填了挖、挖了填的“拉链马路”埋下了许多隐患;以及,城市排水系统的低效导致积水下渗,造成路面下土质疏松甚至空洞……
但这些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我们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城市发展理念上乃至对城市的美学追求上,长期以来欠下的账。这些欠债,最终通过一些诸如“极端天气”之类的偶然诱因,以无辜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来偿还。
这样的代价太过沉痛。“泡汤城市”已经一次次让光鲜亮丽、迅速扩张的城市原形毕露,现在则是对我们的追问。无论是否愿意面对,魔鬼已然埋伏在我们脚下,将伺机“吃”掉或伤害我们中的一些成员。它逼向我们,我们其实无路可退,只有应对。
频繁出现的地陷或许意味着,我们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地陷多发期。这个时候,为什么各地责任部门不能对城市来一次全面的“体检”和“诊病”?至少可以排除短期内的险情。除此之外,需要专家对城市地陷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需要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需要将预先检测和日常巡视常规化、制度化,还需要反思我们的城市发展文化,需要通过各种机制的补救和完善去还上我们过去欠下的账。
总之,面对脚下的魔鬼,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不能仅仅满足于出现一处,修补一处。不要让人们的“审丑疲劳”在无助、无奈和无力中演变成“审丑麻木”,听任“地雷”隐藏在繁华的城市下,不知在何时,也不知在何处,突然“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