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日电(记者董伟)北京市政府宣布,今后将允许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需要新建医疗机构时,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支持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本市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同时,北京市政府承诺,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营医院,都一视同仁,不制定任何歧视性政策。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中国医改取得的最新进展。多元化办医一直以来都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引入社会资本,一方面增加全社会的医疗服务供给,合理化资源分布;一方面发挥民营医院的“鲶鱼效应”,盘活公立医疗机构存量资产。然而,在一段时期内,这种愿望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无法实现。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去年年底,该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75家,其中社会办医院29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33%,比例看似不低。然而,2011年这些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总诊疗数为1650.8万人次,仅占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10.2%。这些机构实际拥有床位数1.24万张,也只占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的13.1%。
北京市称,目前“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准入、医保定点、人才紧张、用地难等多方面的制约”。
北京市代市长王安顺表示,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办医的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办医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鼓励引导社会办医是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缓解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活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是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的有效方式,也是发挥首都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北京市决定“切实解决社会办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一,扫清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准入障碍。目前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存在进入难、限制多等问题。二,完善医保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以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亟待改变。三,给予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目前,社会办医运营成本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应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